第八章李义山溘然长逝,徐凤年混迹行旅(1 / 4)

作品:《雪中悍刀行完结版大全集(1—20册)平装版

徐凤年想通了一个道理,所谓的拔剑四顾心茫然,除了忧国忧民,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迷路了。

徐凤年站在原地怔怔出神许久,终于回神,摸了摸还算完整的生根面皮,这一张是按照南朝小族子弟徐奇来打造,是几张面皮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但人算终归不如天算,和拓跋春隼结仇,恐怕等他回到家族动用资源调查这个徐奇,曹长卿临时起意的打掩护恐怕也支撑不住多久,不过在这段时间以内,还是相对安全。徐凤年小心翼翼地换了一张面皮,低头看了眼血迹斑斑破败不堪的衣衫,重重叹气一声,只得回马枪往南边走上回头路,一边吐纳呼吸休养生息,一边在脑中回想端孛尔纥纥的雷矛。第一矛是背对,没能瞧清楚细节,后来针对自己和曹长卿的两矛则是面对面,徐凤年模仿脚步小跑了几步,几十次下来,总觉得不得要领,也就暂且放下,毕竟是一位大魔头的压箱绝技,艰深处不在形体,而在于气机经脉的学问,若是如此轻松就被破解,也太不值钱了。

他从怀中掏出第八页刀谱秘笈,蘸了蘸口水,方才曹官子出手,借天地之气禁锢住拓跋春隼,那叫一个惊心动魄,倒是能与这一页青丝结相互印证。入金刚以后,可以依稀看清许多轨迹轮廓,徐凤年当时恨不得把眼珠子都瞪出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门道门道,说到底就是划分界限的仪轨二字,难怪当年王仙芝要死皮赖脸地去偷窥高手过招,然后以他山之石攻玉,投入熔炉化为己用。徐凤年提着撕下的一页秘笈,念念叨叨,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前一刻还在与人生死相搏的游猎对象。这得感谢当年游历磨炼出来的好心性,老黄说能睡还能醒是福,温华说能吃还能拉更是福,徐凤年觉得都挺有道理。

至于和她的短暂相聚和迅速离别,徐凤年也谈不上有太多的惆怅感伤。

这会儿没太多资格去儿女情长,再说了,姜泥已不是那个只会砸泥巴或者用嘴咬人的小泥人了,都会御剑了,自己没理由不去拼命提升境界,下一次见面,这笨姑娘多半是真铁了心要一剑刺死自己的。

徐凤年猛然抬头,看到一个令自己陡然间杀机四起的身影。

一位站在劣马身边的老僧,低头双手合十。

徐凤年笑了笑,强行散去杀意。

已是人间佛陀的老和尚抬头以后,说道:“世子殿下如果想要抒发宣泄满腹杀机,老衲绝不还手。”

徐凤年笑道:“圣僧已是金刚不败之躯,还手不还手都没区别。因为一桩善缘,我差点死在草原上,现在浑身都疼,就不浪费气力了。”

老和尚平静说道:“殿下无需担心牧人部落的安危,老衲自会停留。”

徐凤年问道:“老方丈,你这是在揣测衡量以后的北凉王是如何的角色?如果不合己意,是不是就要我死在北莽了?说错了,不管是否称心如意,先前我似乎都注定要死在拓跋春隼的追杀下。”

老和尚摇头道:“你是有大气运的人物,却在无形中篡改了气数,应了棋无定式一说,并非老衲本意。”

徐凤年差点脱口而出“放你娘的屁”,好不容易憋回肚子里,继而深呼吸一口,挤出一个没有半点诚意的笑脸说道:“老方丈此番前来,又要做什么?还有善缘等着我去不成?”

老和尚哑然失笑,摇头道:“殿下多虑了,老衲前来是想赠送一颗两禅丹,就当作是老衲失算的弥补。”

徐凤年没有任何的狐疑犹豫,笑眯眯问道:“过去的事情就不要提了,伤感情。老方丈,除了送我三四五六颗号称活舍利的金丹,还有没有佛门武学秘笈?”

老和尚一只探入袈裟大袖的手轻轻缩回,笑道:“只有一颗丹药,秘笈则没有。不过看殿下的脸色,已经没有大碍,似乎用不上两禅丹。老衲也就不锦上添花了。”

徐凤年顿时傻眼,小跑到这尊佛陀身边,笑眯眯道:“别啊,老方丈,来来来,掏出来瞅瞅。”

老和尚一脸为难,伸入袖口,愧疚道:“咦?奇了怪了,好像丢了。”

徐凤年脸色僵硬,咬牙切齿道:“老方丈,有点高手风范行不行?”

老和尚哈哈大笑,牵马而去。

当徐凤年和老和尚来到湖边牧民营地,发现才扎下的毡帐已经拔出,重新装上马车,看来又要迁徙流亡,一路牵马缓行的龙树僧人转头对徐凤年问道:“殿下,已经是第四次动杀机了,为何次次都不出手?”

徐凤年笑呵呵道:“老方丈既然是圣僧,自然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人,不都说佛头着粪佛不忿,与我计较什么。”

老和尚深深看了一眼这个记仇的年轻人,笑道:“殿下倒是心思活络的真小人。不过你这要杀不杀的,也不是回事,老衲还是想请殿下一口气出了心胸那股恶气,也有个好聚好散。”

徐凤年这一次没有隐瞒,收敛起故作玩世不恭的浮躁神色,平淡道:“杀机确实是真,杀心却不敢有,怕被老方丈当成人人得而诛之的魔头,以后回到两禅寺这座佛门圣地,随便一口唾沫就能钉死我。我可是见识过道教大真人的心性了,一个赵黄巢,一个赵宣素,都不是好东西,偏偏境界奇高。都说道门清静无为,真不知如何修行出来的境界。”

老和尚轻声感慨道:“这两位龙虎山大真人啊,说到底还是都没能放下那个姓氏,也怪不得他们岔入了一条旁门左道。就像老衲,这些年也总是经常守不住本心。不求执着,本身执着,如何能解?老衲当上住持以后,没能想通许多事情,想来想去,实在没办法,就去数不胜数的道教典籍里一探究竟,最后觉得似乎《道德经》第二十四章里的‘道法自然’四个字,分量最重。后来徒弟说要明心见性,自证菩提。老衲也觉得很好,老衲与首座师兄当年争辩的两副偈子,徒弟西游万里归来,只说了八字评语: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师兄点头称是,随后圆寂。还有儒教先贤所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真是把道理都说尽了。此行北莽,注定是要销毁世人眼中所谓的佛陀境界。”

徐凤年皱眉道:“跌境?”

老和尚笑着点了点头,“是放下。”

徐凤年摇头道:“我不懂白衣僧人提出的顿悟和立地成佛。”

老和尚笑道:“老衲也不怎么懂得打机锋,否则这时候与殿下说些让人似懂非懂的佛语,才应景。”

徐凤年无奈道:“老方丈这会儿总算有些高人风范了。”

一手牵马一手握竹苇禅杖的老和尚轻声道:“就算这么说,老衲也不会送出两禅丹。”

徐凤年欲言又止。

老和尚轻声道:“问佛不如问己。”

徐凤年苦涩笑了笑,将那个有关徐骁而且不敢知道答案的问题放回肚子。

徐凤年随即自言自语道:“不管有何企图,既然要跌境,老方丈此行怎么都算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了。高高在上的只能是镀金佛像和泥塑菩萨,还是老方丈这般愿意到民间俗世走动的,才是真僧人。”

老和尚默默伸入袈裟袖口,拿出一个四方小木盒,见徐凤年一头雾水,这位两禅寺住持一本正经地说道:“年纪大了,总是喜欢被人夸的。”

徐凤年默默接过木盒,嘴角抽搐,无言以对。

牧民见到徐凤年和老和尚携伴而来,惊喜交加,惊讶的是年轻菩萨的去而复还,让他们愧疚难耐,欣喜的是那尊佛陀再度临世,对于多灾多难的小部落而言,在心理上也是一种莫大的慰藉。

呼延观音和阿保机一起小跑向这对高高在上的菩萨佛陀,她不知为何停下了脚步,但满心雀跃的孩子挣脱她的手,仍是跑过去。

徐凤年换过了衣衫,要了一囊清水和食物,就继续往北而去。

“南北,你有没有觉得你那株同龄桃树枝叶有些不够茂盛?”

“师父,你别骗我去撒尿浇肥了行不?被东西和师娘知道,我会被打死的!”

“你都有胆量不去金顶吵架,害得师父一路颠簸几千里,口水没有十斤也有八斤,你就不觉愧疚?”

“我等下就去做饭。”

“悟性似乎还不太够啊。”

“师父,你直接说该咋的吧。”

“师娘今天早上说掐指一算,最近几天都不宜洗衣服。”

“懂了。”

“那还愣着干什么?”

“不是说帮你敲背半个时辰吗?这才一炷香呢。”

“哦。看来悟性渐长,不错不错。”

“师父。”

“嗯?”

“师娘又带东西下山去买胭脂水粉了。师娘前几天说以前有很多腰缠万贯的侠士追求她呢,还说要是随便嫁给其中一个,买几十两银子一盒的胭脂都不带眨眼的,哪像现在。”

“这样吗?”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