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远征军组织的由来(2 / 2)

作品:《中国远征军:滇印缅参战将士口述全纪录

时间:自1941年12月11日中国军远征军开始入缅起,至1942年8月间。

地点:包括全境内同古(即东瓜)、叶带西、斯瓦、仁安羌(即彦南阳)、乔克巴当、棠吉(即东枝)、腊戍、曼德勒(即瓦城)、惠通桥诸战役及失败后分头撤退的地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司令长官卫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理,继任罗卓英,副司令长官杜聿明;第5军军长杜聿明兼,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新22师师长廖耀湘、第96师师长余韶,游击司令(即第5军新兵训练处)黄翔;第6军军长甘丽初,第49师师长彭璧生、第93师师长吕国铨、暂55师师长陈勉吾;第66军军长张轸,新38师师长孙立人、新28师师长刘伯龙、新29师师长马维骥。

第二阶段:可以概括为准备反攻及打通中印公路(亦称史迪威公路)时期。在这一阶段中又分为两个方面:印度方面:时间:自1942年8月间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部及新22师、新38师等部队退入印度至1945年日本投降止。

地点:包括中缅印边境孟拱、密支那、八莫及畹町会师、打通中印公路诸战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总指挥史迪威兼,副总指挥郑洞国(前为罗卓英);新1军军长郑洞国,继任孙立人;新30师师长胡素,继任唐守治;新38师师长孙立人,继任李鸿;第50师师长潘裕昆;新6军军长廖耀湘,新22师师长李涛,第14师师长龙天武。

中国方面:

时间:自1943年4月前后至1945年3月前后。

地点:包括中缅边境松山、腾冲、龙陵、畹町会师诸战役。

部队番号及指挥官;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司令官陈诚,继任卫立煌,副司令长官黄琪翔;第11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第二军军长王凌云、第6军军长黄杰,第71军军长钟彬、第5军第200师师长高吉人;第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第53军军长周福成、第54军军长阙汉骞;直属部队,第8军军长何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