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最后的离别(5 / 5)

作品:《军魂,最后的救赎

得到消息的史迪威除了失望还有出离的愤怒,他对马歇尔说道:

“他们害怕我去中国大陆……或许蒋介石以为我会掀起一场革命……没准我真打算这么做。”

史迪威再也没有踏上过这片他待了20多年,感情深厚的土地。第十集团军回国后被解散,史迪威被任命为军需装备委员会主席。

不过,随着抗战结束,中国暗流涌动,马歇尔又找来了史迪威这个中国通帮他参谋国共之争。而史迪威则一针见血的指出——蒋介石政权早已经腐败到了极点,他们不可能在内战中取胜。因此想要保住蒋介石政权的唯一方法就是让他们不要发动内战。但是由于赫尔利和魏德迈的袒护,美国政府对蒋介石无条件的支持,不但大量赠送装备和美援物资,甚至直接出动飞机军舰帮助蒋介石把部队部署到位,现在的蒋介石政府已经膨胀到目空一切,因此,他听不进任何劝告,只要美国的国策未变,他就会不断变本加厉,直到玩火自焚。所以,马歇尔的行动就像是一个标准的悖论。

马歇尔深信史迪威所说,不过职责所在,他还是立即赶往中国,开始不遗余力的调解国共内战——然而正如史迪威所说,最后的停战协议成了一张废纸,国民党军队利用美国海军开始在沿海大规模运兵,调兵遣将,开始为全面内战做准备。

1946年,进入东北的共产党民主联军和国民党军开始了大规模的作战,很快,内战在整个中国爆发。

同年4月,史迪威在写给朋友的信中激动的说道:“……中国东北那里发生的事情,不是一个奇观吗?真希望我放下手里的铲子,回到中国去和朱德一起扛枪……”

然而,常年的作战,让史迪威的身体还是支持不住了,9月,他住进了旧金山莱德曼陆军医院。医生检查后,才发现他的胃癌早已经扩散到了肝部——早在1943年指挥第一次远征的时候,他的胃部就已经出现了问题,常常疼的吃不下东西,只是一直在中国指挥作战,并没有去医院做检查。

1946年10月12日,史迪威在昏迷中与世长辞,享年63岁。根据他的遗愿,没有举行葬礼,没有保留尸体,尸体火化后骨灰撒入太平洋。

正在美国访问的冯玉祥将军亲自赶往史迪威的家乡吊唁这位在直奉战争前就和自己非常要好的将军。

周恩来和朱德也先后向美国发去唁电纪念这位和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伟大将军。

而南京方面的蒋介石也装模作样的开了个冷清的追悼会,蒋介石匆匆读了一篇哀悼文后宣布散会……

后世对史迪威的评价很多,美国人把他看成悲情英雄,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一些国内研究则视其为企图牺牲中国官兵为自己建功立业的野心家,企图夺权控制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不尊重中国那些“抗日名将”的自大狂。最后在蒋介石捍卫中国主权的坚持下灰溜溜的回了国——毕竟帮助自己的同胞指责外国人还是比较“政治正确”的。

而他的后续者魏德迈却因为答应蒋介石的各种要求而倍受国民政府的推崇,也主导了抗战结束后对蒋介石政府的全面支持,甚至在1948年蒋介石政权兵败如山时还在美国请求国会对蒋介石政权的援助,只可惜那时美国对这个无底洞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直到将这个政权一路被他支持到了台湾。

在那个国民政府对各国奴颜婢膝以换取支持自己统治的年代,当年在华的那些各国高官们,只要站在蒋介石那些权贵那边,随便说几句好话,就可以获得击败日本之外几乎所有可以得到的权利,名望和财富。但是,在中国待了20多年的史迪威却最终选择了和中国人民而不是那些权贵站在一起,为了中国人民赶走日本侵略者的愿望而努力着,战斗着。因此,当提起抗战史的时候,无法被排除在外的并非是他之后那些深得国民政府满意和美国满意的后继者,只有史迪威的名字不会被遗忘。

史迪威不在了,但是,当1945年2月,那条名为史迪威公路的中印中路最终被打通时,到抗战结束短短6个月,向中国输送的多达50万吨各种物资疯狂涌入中国,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最后抵抗的底气。

然而在1944年底,当史迪威离开,那些为了打通这条公路浴血奋战的战士们还在继续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