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小说 / 佛子北风行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三十三章 道是无情却有情(1 / 2)

作品:《佛子北风行

西窗共剪烛,父子二人促膝而谈,没人知道他俩到底说了些什么。

静心斋昏黄的灯光一直亮着,夜晚很安静,只能依稀听见风吹竹枝的沙沙声,窗纸映出一大一小两个身影,直到子时分才熄灯各自回屋睡觉。

清晨开门,一股寒气袭来,阿茨不由打了个冷战。

无论什么时候,阿茨一直是这家里起得最早的那个人,这也是从小就养成的习惯,嫁给张元祝后,虽说不必再像从前在娘家那么操劳,但一直本色未改。

她拿起扫帚,像往日那样去打扫院子。

低头看时,却发现院子早已被扫得干干净净,正当她发愣时,忽然听到一阵脚步声,抬头一看,只见虎头提着两桶水从门外走来。

儿子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帮娘操持家务了,阿茨不由自心底颇感欣慰。

“娘,你咋不多睡会,起这么早干嘛?”虎头不满道。

“臭小子,看来没白疼你,现在长大了,知道心疼娘了,有你这句话娘就知足了,我不早起,你们爷们起来喝西北风呐,不得起来给你们做饭么。”阿茨理了理散落下来的一缕乱发。

虎头嘿嘿一笑,把水倒进缸里。

他从腰间挂着的布袋中拿出一个用布包着的东西,递到阿茨手里,“娘,这是我临下山时师父给我的银子,说是过年时给家里置办些年货用的,可谁想到上次会发生那种事,就一直没用,今日我打算回寺里去,这个你留着家里用吧。”

阿茨刚想说些什么,但看到虎头的眼神后,把话又咽了回去。

她背转身去偷拭了一下眼角,拍了拍虎头仍显稚嫩的肩膀,“这才刚过完年没几天,就不能在家里多住几天么?”

阿茨满眼的不舍。

“娘,其实我也想在家里多陪陪你们,可一想到那天那么多无辜的冤魂,我……”

阿茨深叹口气,“娘知道你打小就是个善良的孩子,看不得那些恶人欺压良善,但不管怎么说,你毕竟才十一,还小呢。”

虎头摸了摸小光头,嘿嘿一笑,“长着长着就大了。”

……

吃过早饭,当虎头背起背篓往山上走的时候,已日上三竿了。

年前,虎头在下山途中,遭遇到卧虎司三名高手的伏击,若不是鬼谷先生全力施为,自己恐怕早已葬身坟冢了,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紧接着,就在自己回家的当日,古槐街上遇到五位缁衣人追捕逃犯,那帮子酷吏简直杀人不眨眼,马踏斩杀无辜乡民,造成二十余人惨死,致伤的更有七八十人之多,最终酿成一场极其惨烈的人间悲剧。

如今这世道,人命真如草芥般轻贱了么?

虎头轻轻摇了摇头,把有些滑落的背篓往上提了提,看了眼满目冰天雪地的旷野,不禁在心里暗暗嘀咕道,都已然立春了,怎么这雪还没化呢。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送入道枢。

气机在体内纵横流淌,如山溪般流淌全身经脉,每一次无极内功的运转,就像有两位技艺炉火纯青的老铁匠,不断用重锤与小锤交替锤锻生铁般,将他经脉里的杂质淬炼出来,这使得他的气息愈发深厚绵长,然后,再缓缓将那道浊气分九次徐徐呼出。

这是虎头经过长期摸索,而自创出“九浅一深”的吐纳功法。

同样是武道修炼,有的人或许终极一生也未必会摸到登堂入室的那道门槛,而有的人却可以独辟蹊径,在他人视为天堑的千峰万壑间闲庭信步,这固然与其天赋异禀有莫大的干系,但更重要的却是在于个人的悟性高低,据很多过来人说,秘诀其实无他,简单如一张窗纸。

一纸之隔,犹似阴阳两界。

古往今来不知多少英雄豪杰,往往堪不破,徒留许多唏嘘感叹,至于最终能不能捅破那一层薄纸,达到阴阳相交,龙虎相济的境界,仍得靠自己。

现在,虎头总算是悟出了属于自己的道,无时无刻不在修炼。

不大会工夫,他便爬上了青石岗,环顾四下无人,气机猛然涌动,身形似一只振翅大鹏般飘然而起,伏高就低,矫若游龙,一路掠向深山古寺。

今早离家时,看到阿茨为虎头收拾背篓,囡囡和空桑这才知道虎头要回山上去,一个拉着死活不撒手,一个拽着非要跟他上山看风景,阿茨与虎头二人好说歹说,总算安抚下了这两位娇嗔任性的姑奶奶,方才得以成行。

虎头一念及此,不免有些挠头,自言自语道:“劝人可比登山累多了!”

行到升仙桥,虎头不由耳根一动。

随着无极内功的修炼提升,他的“五识”也日益增强,“五识”指眼﹑耳﹑鼻﹑舌﹑身五根同色﹑声﹑香﹑味﹑触五境相合时所发生的五种感觉。

据《石地论》所载,“五识”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五识中,眼识以眼根为所依,缘色境;耳识以耳根为所依,缘声境;鼻识以鼻根为所依,缘香境;舌识以舌根为所依,缘味境;身识以身根为所依,缘触境。

他听到一丝幽幽的喘息声,似从地底传来。

虎头身形只是稍一凝滞,心思电转,又装作无事般从那道冰冷湿滑的铁索上径直走过,不过,速度慢了不少。

年前才发生几件事,犹在昨日,不想回山途中竟又有生人气息,如何不让他心生警惕。

来到那个早已有名无实空无一物的山门前,虎头不禁有些黯然,千年古刹寥落至此,不得不说是一件憾事,而当他看到庭院左首那株古木又抽出几枝新条时,心情才复归于安宁。

枝干扶疏,古木生机盎然。

一渡老禅师好像有未卜先知之能,知道他今日会回山似的,早早做好了一桌饭食等着他,见他进屋后并未如何吃惊,而只是淡淡招呼他净手吃饭。

不知为何,桌上全是素菜,没有丁点的荤腥。

木耳、冬菇、竹笋、黄花菜四样炒的“清炒四君子”,以山楂、板栗、核桃、桂圆、白果等各类干果煲的“八宝莲心汤”,豆腐干配白菜帮炒的“一清二白”,还有一盘“油炸花生米”,最后还有一道颇费火候工夫的“十八罗汉珍”,又名“空门佛跳墙”。

虎头从背篓中取出一坛“倒耳烧”,一人倒上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