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帝国太师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7章 历史(上)(2 / 2)

作品:《帝国太师

因此,李景隆老父亲的静观其变,做到了有始有终。

但老父亲辞世的那天,李景隆记得老父亲抓着自己的手说:“若形势不明,为保住李家你还得静观其变。若无法在静观其变,只能选其一,你得去帮燕王”。

直到洪武二十三年春天,陛下令晋王西出,燕王北出。兵分两路,北伐之前明将都避之的前元太尉所部。

说是兵分两路,但李景隆清楚皇上公开的意思是以晋王为主,燕王为辅。

晋王不敢去攻这个元太尉,而且又令他四弟也不要轻举妄动之事,在所有人的意料之中。

大臣都知道这前元太尉与顺帝太子之后的元主关系很差,原因莫过于“功高震主,尾大不掉”。所以前元太尉,实际已成为在大漠中四处抢掠的军阀。

这些年,前元太尉既攻打其他大漠部落,也是唯一率军攻打大明燕地与晋地的前元将领。

大家也知道他独独不攻秦地的原因。这与此次皇上为什么不令善战的秦王,来统军是同一个原因。

皇上第一次北伐、第二次北伐、第三次北伐、第四次北伐、第五次北伐,就是想一举剿灭这个前元太尉,但所有去攻打他的明将没有一个获胜。

那些对元取得胜利的战事与这个前元太尉并没多大关系,如大明从来就没有杀死、俘虏他本人以及他儿子的任何军报。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燕王不但不听晋王节制,而且还在雪夜率军突至前元太尉所部。

在前元太尉旧部且已降明的观童,这个中间人的斡旋下,燕王与前元太尉谈了一夜。当天没人知道他们谈了些什么,就他们两个人在帐内。

燕王带着降他的五万精锐骑兵班师回朝时,让除了皇上以外之人都膛目结舌。皇上大喜地道:“清沙漠者,燕王也。朕从此再无北顾之忧”。

因为燕王此举,违背主帅晋王的将令。让之前与晋王关系称不上好的太子,替晋王叫起屈来。

于是太子与晋王一拍即合,联手说燕王不但违反军令,还擅自将大漠骑兵分配至北平行都司后,让之前得意洋洋回京的燕王又“病”了。

虽然皇上再次出手阻止,但由于这位前元太尉打赢了除了宋国公与颖国公之外的所有明军高级将领,所以就连燕王岳父徐达一些老部下也说要将这太尉斩首报仇。

这些将领最后推选了已经隐退山林的太师李善长,来与皇上交涉。其实大家事后都认为,没有皇上的默许,燕王之前与现在做不到如此蛮横独断,却不受任何惩罚。所以他们这次直接找上了皇上。

皇上的意思很明确,既是招降,断然不能将其斩首。众将不依。

皇上又耐心表示这五万精锐骑兵,是李察罕昔日在中原带出来,而且还是以汉人居多的精锐骑兵。

这样一支精锐骑兵,在未来将会是为大明开疆拓土的明军。若是杀了李察罕的义子兼女婿,这支骑兵势必失去凝聚力,而失去原本的战斗力。

皇上最后道:“只有雄狮领着狮群,才能所向披靡”。但众将还是不依。

皇上见李善长带着众将却一言不发,虎着脸说了句“容他再想想”后,并拂袖而去。

众将之后听说皇上病了,在很长一段时间见此事没有后文,他们并急着再欲找太师再次联袂上奏,他们相互联络时,却得知太师已被御史弹劾:“身为元勋国戚,知胡惟庸逆谋而不举报,大逆不道之迹毕现。”

当天上午锦衣卫并将太师府团团围住,下午钦天监并奏“天下将有灾变,得杀大臣祭天方能消灾”。

皇上令锦衣卫将太师李善长斩立决祭天后,又将除驸马李祺与公主一脉以外的李善长全家男丁斩首、女眷全部充至教司坊。

诸将得知此消息时,同时发现自家府中也已被天子亲卫控制,他们哪还敢去联袂上奏?

但皇上还没有结束,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等公侯伯随之皆被皇上一一赐死。

最后就连潭王朱梓因王妃于氏父亲都督于显参与了此时的“胡惟庸案”,都被皇上逼得全家自焚而死。

李景隆被皇上这一番血腥的清洗,吓得当时连门都不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