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红楼襄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636章 乌纱翼善冠之重(2 / 2)

作品:《红楼襄王

但此刻,他并未叫众人起身,甚至可以说是无视了这一众将官们。

只见他走进大门,目光扫向了在场一众官员。

以兵部侍郎王修为首,在场官员们纷纷起身,然后按照礼节向他行礼。

“拜见殿下!”

相较于堂内的将官们,这些文官无疑要矜持许多,行礼也不过是拱手弯腰而已。

“诸位不必多礼,今日我到这里来,是向朝廷请罪!”

朱景洪才说完这句,兵部侍郎王修就绕过书案,来到朱景洪面前拜道:“殿下此言,臣实为不解!”

指着左右仍跪着的一众将官,朱景洪说道:“听说他们,都在西北犯了军纪,若此事当真……我亦当与其同罪!”

他的话音才落,最先被定罪的周守均便昂起头:“十三爷,我们都是被冤枉的,他们不知从哪里找了些狗屁罪证,就想……”

“住口!”

朱景洪轻飘飘一句,就让最为桀骜的周守均闭了嘴,然后不敢再多说一句。

这一幕,让在场官员们安心了许多,他们就怕朱景洪被“蛊惑”,大闹起来将不好收场。

“尔等若当真有伤天害理之举,败坏朝廷名誉有损陛下圣德,死一万次都不为过……”

“若此等事皆子虚乌有,朝廷自会还你们清白,何须伱们喋喋不休?”

在这里,朱景洪两句话用了两個“若”字,其实是已经否定了张儒林的审问。

“张御史……你说是不是?”朱景洪笑着问道。

沉默了一会儿,在鼓足勇气之后,张儒林说道:“启禀殿下,臣是奉旨审案,人证物证确凿,绝无可能有误!”

点了点头,朱景洪便说道:“既然张御史说他们确实有罪,本王作为当日统兵主帅,亦有治军不严监督不力之罪!”

“侍卫亲军和京营,本为大明诸军之楷模,在我统帅之下竟出了这些……残害百姓烧杀抢掠的恶徒,这都是我的过失啊!”

侍卫亲军……既天子亲军,可以接受出现败类吗?可以接受这些事搞得天下皆知吗?除非皇帝脸都不要了。

朱景洪的这句话,其实不是说给在场这些官员听,而是再次提醒皇帝要从大局考虑。

所谓的大局,就是无论张儒林的指控真假如何,都不能让天子亲军沾染污点。

在场将官听到这些话,心里有鬼的已非常忐忑。

更多人则大感不忿,作为天子亲军他们自有一股荣誉,又如何能接受这份荣誉被人践踏。

在朱景洪把话说完后,便见他取下头上乌纱翼善冠,慢慢的走到了张儒林的面前。

“我为皇家嫡嗣,深受陛下教养之恩,如今却犯如此大罪,安有颜面再享王爵之尊!”

言罢,朱景洪将冠帽放在了张儒林案上,然后环顾众人说道:“请把我的名字,也写到笔录之中,我愿同他们一起受审!”

从朱景洪取下冠帽,在场官员们就陷入石化,直到这一刻他们才警醒过来。

“殿下,他们有罪,与您无关,切莫如此!”王修第一个开口。

堂堂亲王之尊,说句不太恰当的话,大明朝就没有能审他的衙门,其荣辱起伏全在皇帝一念之间。

朱景洪自去冠冕,这是了不得的大事,说是引起朝廷震动也不为过。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我之罪过重如泰山,若不惩治天下难安!”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从朱景洪口中道出,不得不说非常具有喜感,只是在场官员们都笑不出来。

不止王修,紧接着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员也都上前劝解,一个个想方设法来为朱景洪辩解。

胆子大的官员,甚至把那顶乌纱翼善冠拿起,要替朱景洪重新戴回去。

这一幕,把还跪在地上的将官们看呆了,他们确实没想到还能这么玩儿。

“诸位……他们有罪则我有罪,他们无罪我才无罪!”

言及于此,朱景洪看向在场官员,而后沉声说道:“我不会让你们为难,刑部的牢房就不去了,现在便回府听候朝廷发落!”

再度将纱帽放回张儒林的大案上,朱景洪转身便往大堂外走去,无论王修等人如何劝解都拦不住。

朱景洪就这么离开了,只留下他的乌纱翼善冠,静静安放在了都察院大堂案上

得知这一情况,都察院的大佬们也坐不住了,几位在衙的佥都御史、副都御使都到了前堂。

简单了解缘由后,这几人先是把张儒林训了一顿,然后便各自设法挽救去了。

而王秀等陪审官员,则是神色复杂各自离开,他们都要向各自上司汇报情况,毕竟现在发生的事情太严重。

尤其是王修,眼下他是着急得不行。

明天便是二月二十,朝廷与准噶尔的谈判将要开始,朱景洪是钦定的谈判负责人。

眼下他撂了挑子,可就误了这军国大事了。

可以说当下,都察院内外乱成了一锅粥,唯有已被定罪的几十名将官们,此刻全都心态放松在看好戏。

尤其张儒林被上官轮番斥责,更是让他们爽到了天上。

这些也都精明,此刻也都明白了朱景洪的意图,知道他这是以身入局,将自己跟众人绑定在了一起。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大堂内的将官们,都看明白了这一层,可惜的是他们只看懂了这一层。

审案变成现在这情况,张儒林和几名同僚都慌了神,只能先把这些将官们送回原处,然后再考虑如何进行善后。

大概一刻时间后,消息传到朱景渊耳中,此时他正在集贤馆内。

按照他的安排,大概在三月中下旬,他便要返回金陵去抓权,留京的时间已经不多。

他在京城故旧众多,自是要尽可能多联系,而集贤馆就是很好沟通之所,反正比在睿王府更方便。

得知消息时,朱景渊正向几名官员了解修书近况,得知进展极快让他非常高兴。

可当得知都察院发生的事,他脸上的笑容就全部消失了。

“老十三……竟来这么一手,他可真是聪明啊!”朱景渊只想吐血。

老实说,朱景洪的手段不是太高明,只是旁人无他这般没有下限,自去王冠这等事竟都干得出来。

他就不怕老头子动怒?朱景渊很想亲自去问这位小弟。

朱景渊正思索间,一旁有官员提醒道:“殿下,明日便是与准噶尔议和,圣上委襄王殿下此重任,今日出现此等变故……只怕要出大事!”

都是官场上的老油条,在场这些人都很精明,很敏锐的把握住了问题的关键。

“嗯……”朱景渊点了点头,他已在思索如何化解此事。

虽说他可以和张儒林做切割,但那是做给天下人看的,皇帝那里始终会认为,是他朱景渊的人办砸了事,导致局面失控耽误大事。

朱景渊想得更远,只见他看向众人说道:“只怕东宫也知道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