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请君入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2 / 2)

作品:《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太孙殿下的主意,妙不可言。有此良策,军务大臣弄权之危,可以免矣。”

其他文臣,也是纷纷赞同。

“好主意!”

“太孙殿下果然聪慧万分,竟能想出如此高招。”

“将在外领兵,朝廷不得不防。但此前一直没有想出好法子,太孙殿下的法子,真好!”

“高啊,太高了!太孙殿下的想法,有若天马行空。下官等完全想不到。”

……

文官们始终都担心武将领兵造反。

文臣节制武将,不仅仅是为了争权,更是为了防范武将。

朱允熞这个密奏的法子,几乎就是一劳永逸的解决了如何防范武将造反的问题。

当然,任何制度都会有漏洞,不可能完美无缺。

而且,最重要一点是,制度要靠人去施行,就可能不规范,执行不到位。

但至少,现在看起来,几乎是无懈可击。

只要严格约束,按章实行,武将们虽然还有权力,却近乎从根本上丧失了起兵造反的能力。

而武将勋贵们,则是大大松了口气。

他们并不在乎这些。

密奏制度虽然是为了防范他们,但丝毫也不影响他们的领兵之权。

对自己的切身利益,没有半点损失。

而且,一旦建立密奏制度,皇帝陛下对他们的猜疑,便能大大的降低。

这可是许多武将勋贵们最想做而始终无法做到的事情。

领兵在外,手握军权,皇帝不可能没有任何猜忌。

对没有造反之心的武将来说,如何消除皇帝陛下的猜疑,让陛下放心,朝廷放心,永远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也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现在朱允熞的密奏制度,帮他们解决了。

他们只有感谢不尽,还如何会反对呢?

退一万步,就算真有想夺军权,想造反的人,现在也万万不敢跳出来说不行。

蓝玉拱手道:“此举甚好。既然如此,蓝玉愿入军务处,处理军务,为陛下和太孙殿下分忧。”

“且慢。”黄子澄再次出列道:“下官以为,除了密奏制度外,还应对军务处做更多的规范和限制。”

到了现在,他明白过来。

朱允熞之所以让冯胜,傅友德,蓝玉等等一干大将入主军务处,表面上看似是给予重用,授予更大的权力。

但实际上,却是不动声色的收回了军权。

密奏制度一建立,最紧要的奏章直达御前,军务处想弄权也无从弄起。

而他们到了中枢之后,远离军队和士兵,处于朝廷的监管之下,表面上看起来,是入军务处参赞军机,处理军国大事,实际上是被军队的日常锁事缠住。

如此一来,兵权不解而解。

高啊!

这一招真高啊!

不愧是太孙殿下,也只有他才能想出这样的主意。

这一刻,黄子澄对朱允熞这位太孙,竟也生出了几分崇拜之心。

就如同他写诗词的才华一样。

朱允熞处理勋臣大将的法子,同样让人无话可说,不得不佩服。

较之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提拔他们入主军机处而解权,更要高明一万倍了!

杯酒释兵权只是逼着一干武将退休。

而朱允熞的法子,却是“重用”,甚至都不让他们离开军务,却能解除他们的兵权,太妙了。

黄子澄心中赞叹不已。

但既然这样,那他就不得不跟着再使一把劲了。

借此机会,狠狠限制武将勋臣的权力,让他们再也嚣张不起来。

太孙殿下能借力打力,我也同样可以。

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绝不能错过。

朱允熞已经将路都铺好了。

只要顺着再做些布置,武将勋贵,从此再无权势。

他心中念头飞转,已拿定了主意,故而才出来说话。

看到黄子澄出来,朱允熞眉眼间,已布满笑意。

若没有这些文臣对武将掌权的恐惧,他怎么能顺理成章,不受任何阻碍的推出密奏制度呢?

而接下来,进一步的措施,也要看这些人的卖力表演。

路都铺好了,他就不信这些人会不跳出来。

这是阳谋。

有限制武将的机会,文官们岂会放过?

而事情的发展,也果然如他所预料的一般无二。

黄子澄出来了,要给武将上更多的“锁”。

不过。

他绝计想不到。

朱允熞心中,早已定下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主意。

就等着他入瓫呢。

“黄大人有何主意,不妨直说!”他微笑问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