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百七十六章 让格物,赢在起点!(1 / 2)

作品:《朕真的不务正业

大医官庞宪,是真的有圣旨。

大明皇帝专门给大医官庞宪下旨,让庞宪用一切手段来,让石茂华能更加安稳的多活一段时间,大明现在日新月异,多活一天,每多看一眼现在的大明,对石茂华而言,都是安慰。

对于石茂华、谭纶这等人物,哪怕是生不如死的苟延残喘着,只要能听到一点点有利于大明的消息,都会觉得值得。

“陛下不给石总督看塘报,陛下的原话是:好好养病,石总督和朕一起再看看大明这大好河山。”庞宪笑着说道:“到了京师,有邸报杂报可以看。”

“这还差不多。”石茂华听闻真的有旨意,听闻有邸报可以看,这才心满意足的用力晃了晃身子,疑惑的问道:“这车怎么回事儿?居然不怎么颠簸。”

舟车劳顿,主要就是颠簸,石茂华以为回京这段路,恐怕会把他给颠散架了,但车却格外的舒服。

庞宪并不能打着给石茂华看病的理由,控制石茂华的行为。

比如这次回京,就是石茂华自己要求的,他要借着回京的事儿,亲自看一眼大明的河套,才能死的安心,庞宪本来给的方案是在陕西西安府养老,但石茂华还是出发了。

而且绕了个大圈子,从西安府出发先到了宁夏卫,从宁夏卫入河套,顺着黄河来到了五原府,过五原府至朔方府,到了归化城,这本来是石茂华人生最后的一次旅行,本来庞宪已经做好了石茂华无法走完这段旅程的准备,但石茂华到了河套之后,精神越来越好。

深山枯木又逢春,老树新枝花更明。

放下了手中繁忙的事物不再消耗心力,因为亲眼见证了复套,石茂华的心情极好,身体越发的康健了起来。

“这车是陛下的液压减震件,我只是个大医官,不懂其中的原理。”庞宪对这辆车的结构并不清楚,只知道液压这个东西是皇家格物院最新的发明,而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效果是极好的,至少石茂华这辆车,真的不是很颠簸。

“挺好,挺好。”石茂华看着窗外的归化城笑容满面,像个老小孩一样对什么都好奇。

“在归化的绥远布政使三娘子,要过来看总督,总督要见吗?左右不过是個虏酋旧眷。”庞宪询问着石茂华的意见。

石茂华听庞宪这么说,立刻摇头说道:“你呀,千万别当官,俺答汗已经死了,现在是布政使那颜出,你要是当官,就这么一句话,就是和朝廷的大方向相悖,无论你心里怎么想,这样的话都决计不可说出来。”

“为官之道,在于慎言。”

“我又不当官,大医官又不是官。”庞宪立刻意识到了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不过很快就释然了,他就是个医生,治病救人,其他的事儿跟他没关系。

“那倒也是。”石茂华闻言,也点点头,太医院的药方之所以和翰林院的文章,都不可信,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是这太医院开药方,是左右为难,医生就是医生,太懂政治的医生,是个官员,不是医生。

“三娘子就不见了,毕竟是绥远的地方官,我就是经过,没必要见。”石茂华决定不见,为官之道在于不节外生枝,他就是路过看看,见三娘子,恐怕招惹非议,倒不是下三滥的非议,是惊扰地方的非议。

石茂华在归化城第一次见到了蒸汽机,他围着铁马,左三圈右三圈,转了好几圈,才指着半间房大小的铁马,呆滞的说道:“这东西,就是铁马?百闻不如一见,这是怎么运行的?”

庞宪满是好奇的打量着这个庞大的怪物,静静的停在驰道铁轨上的铁马,有一种机械的爆发力,吸引着过往之人的目光,庞宪摇头说道:“我不知道,这位是黄子复,是这次绥远驰道路测的五经博士,石总督想知道什么,可以问他,我就是个看病的。”

黄子复和谭纶是好友,这倒是第一次见到了石茂华,黄子复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话来描述铁马的原理。

“这东西听着挺简单的,但是想造出来,不容易啊。”石茂华拍了拍这个大家伙,颇为感慨的说道,说起来轻松,但这玩意儿是大明皇家格物院五经博士、兵仗局工匠、西山煤局工匠数年如一日的成果心血,真的造出来,当真是千难万难。

黄子复笑着说道:“自从大宗伯到了皇家格物院,把这个小型化做成了玩具,倒是能让更多人一目了然的看明白它的原理。”

“哦?什么玩具?”石茂华眼前一亮,兴致勃勃的问道。

黄子复让人拿来了一个蒸汽机的模型玩具,是全铜加玻璃制作,是一种小型的蒸汽机模型,蒸汽小风扇。

万士和认为,这是礼法的一部分。

这是一整套的玩具,以蒸汽小风扇、液压机械臂为主,涉及到了杠杆、斜面、滑轮、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重心平衡鸟、时钟擒纵装置等等十六种格物原理的格物套装玩具。

这一套玩具的售价是以成本价出售,每套七钱银子,每一个玩具都有一张解释原理的卡片,这一套玩具是在《永乐大典简要本》销售火爆之后,万士和立刻搭顺风车推出的配套套装。

用万士和的原话说:格物院和贱儒的斗争必然是长期的,而且这个斗争必然是反复的,争取更多的人对格物感兴趣,对万物无穷之理产生好奇,就显得格外重要,要从娃娃抓起,让格物,赢在起点!

石茂华看着那些玩具,跃跃欲试的说道:“给我来一套。”

石茂华看中了那个液压机械臂,这东西一看就很好玩,用复杂的操作抓住一个木块并移动到另外一个位置,完全不如手拿的快,看起来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但这东西是个玩具,如果是大型器械呢?!

总督陕西三边兵部尚书石茂华,坐上了铁马拉动的车驾,向着京师而去,车辆运行的极为平稳,除了偶尔传来的泄压阀的汽笛声会吓人一跳外,其他都很好。

铁马冒着滚滚的黑烟,拉动着车辆在驰道上奔驰着,在西北风的呼啸声中,车驾路过了青青草原,马群在草原上飞驰,路过了集宁海子,牧民们抬头看着呼啸而过的铁马,又甩动着长鞭,驱赶着羊群回家,路过了大青山山口,戚继光当初征伐归化城建立的硬寨仍在,成了一个过往商贾歇脚的地方。

石茂华来到了宣府,见到口市的繁华。

口市,在宣府的城外,现在是准备冬藏的最后一段时间,整个口市遍地都是白菜,搭配白菜售卖的是盐和海带,这三种货物,是整个草原度过冬天最重要的物资,除此之外,便是煤。

石茂华在口市转了一整天,和口市的监当官聊了很久,询问了价格,货物的交易量等等。

直到天黑的时候,石茂华才心满意足的回到了馆驿,他将一路上的见闻写在了奏疏之上,直到庞宪提醒他,休息时间到了,石茂华才意犹未尽的放下了手中的笔。

诚然,大明现在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现在的大明真的很好,他看到了大明百姓和边民们都能安居乐业,这就是对他一生最大的宽慰,谭纶没有看到安居乐业的场面。

石茂华的车驾走过了七十丈的怀来大桥,走过了居庸关的隧道,走过了居庸关,抵达了大明西土城之外,最终下榻了京师的会同馆驿。

石茂华在京的家宅,皇帝已经在石茂华出发之前就收拾好了,现在正在安排人做最后的入住清洁。他的家人都被接到了京师,他将在京师颐养天年。

石茂华将自己路上见闻和致仕的奏疏,送到了宫中,致仕但是不准回乡,防止地方继续诞生无法处置的势要豪右,徐阶兼并了松江府四十万亩田,是华亭的半县之家,这就是教训。

大员致仕不得归乡,也是一种夺情,落叶无法归根,但可以陪葬西山陵寝,成为万历维新功臣簿上的一员。

一如矛盾说给大明带来的政策上的改变,公私论带来的变化也是潜移默化的,一点点的在改变着大明,像石茂华这种对国朝这个大明最大集体有巨大贡献的功臣,不仅仅是皇帝的忠臣,更是大明的功臣,是大明万方黎民的功臣。

朱翊钧非常欣喜!

因为石茂华在不处理庶务,见证了绥远王化的进程之后,身体变的硬朗了许多,朱翊钧并不打算让石茂华继续消耗心力了,加官太子太师,准了石茂华的致仕奏疏,又给了石茂华一个讲武学堂的闲差,和已经退休的马芳、刘显两人,组成了退休三人组,专事大明庶弁将培养。

“不是朕抓着一个人好用就往死里用,这人都要有点事儿做,否则无所事事心气儿就泄了,病就找上门来。”朱翊钧解释了下自己如此安排的原因。

心气儿是什么?朱翊钧也不知道,但他见过好多,都是如此,忙忙碌碌一生,卸下了身上的担子后,病就立刻找上门,有的甚至挺不过一年,就会撒手人寰。

“陛下,李乐在殿外候着了。”冯保提醒着陛下,李乐还在京堂,要述职之后,才会离开。

“宣。”

李乐走进了通和宫御书房内,恭敬见礼。

“爱卿在南衙做的事,朕都知道了,做得很好,朕非常欣慰。”朱翊钧让李乐平身坐下说话,开头第一句就是夸奖。

“承蒙陛下谬赞,臣不敢据功,这都是陛下运筹帷幄之圣德庇佑,臣才能浅薄,才有展布之机,食君俸自当忠君事。”李乐赶忙俯首说道,做的不是很好,刚刚接掌巡抚之位,也有操之过急之事。

“朕还记得当初,爱卿在全楚会馆摆了王次辅一道,到现在王次辅都念念不忘呢。”朱翊钧说起了旧事,这就是叙旧,叙旧就是联络感情。

朱翊钧和李乐聊了点旧事之后,才说起了李乐的奏闻。

“朕不能下旨禁奢,因为做不到。”朱翊钧略显无奈的说道。

李乐倒是颇为认同的说道:“陛下,臣提到这件事,是希望引起先生的重视,这移风易俗,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见功,臣已经吹求太急,闹出了笑话来,这种事,只能徐徐图之。”

“若是下旨禁奢,恐被奸猾之徒假借圣意行不义之事。”

面对金钱的蛊惑,大明现在弥漫着一种竞奢的风气,朱翊钧没有下旨禁止奢侈,因为下旨也没什么用,凭白的消耗大明皇帝的信誉,虽然朱翊钧的信誉无限大,损耗一点无碍。

可问题是,禁奢令会成为一些人的工具,比如巧设名目掏空府库,比如恐吓富人财敲诈小人命、比如假借禁奢之名横征暴敛。

大明不只是一次发生过这样的事儿,比如万历十五年起,因为对张居正新政的全面推翻,大明国朝财税再次恢复到了让人不安的、隆庆六年的水平,而又因为万历皇帝修皇陵预算超过了800万两白银,国帑内帑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