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元辅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84章 总百揆(卅二)京华暗棋(1 / 5)

作品:《大明元辅

事实证明刘綎的担心是多余的,只是一种长期带兵在一线作战形成的自然警惕。这道峡谷了无人迹,虽然因为宽度问题导致刘家军这八千骑兵的队伍被拉得老长,但最终穿行却是异常顺利。[注:此地如今叫做平山湖大峡谷,百度地图甚至有很多实景图。]

穿过峡谷,剩下的路依旧处在山间谷道,只是两侧的山体不再高耸陡峭,可以一览无余,而这也意味着本军不太可能遭遇伏击。

此时的骑兵士兵们继续保持牵马而行的行军姿态——这是题中应有之义,因为刘家军骑兵所谓不惧山地,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本身是“山地步兵”的底子,而同时掌握了在山地牵马进军的技术。

这其实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山地训练这种事,人能做到,马可未必。人是最具学习能力的物种,但马基本上只能靠天赋。尤其是如今的明军战马毕竟是以蒙古马血统为基础,生来就不是为了在山区活动的,它们在山区的行进需要有人帮忙。

既然连行进都需要身边的骑兵们帮忙,骑兵们自然不可能骑行,而是只能下马步行。其实不止是在山区,刘綎部骑兵纵然在平地行军之时,只要是需要长途跋涉,往往也会令骑兵下马牵行。

这个道理之前说过,因为马的优势除了负重之外,主要都在爆发力,而耐力方面则不如人类。当然,蒙古马在在这一点上比世界其他各地的战马更有优势,但明军战马——尤其是得到高务实特别关照的个别几支明军战马,几乎都不是纯血蒙古马,而是杂交了其他马种血统培育而来。

简单的说,蒙古马耐力强,而且特别好养活,但是个头偏矮小,爆发力不足。于是,高务实很早以前就让京华的马场培育一种更加“通用”,或者说“均衡”的战马,当时他脑子里的目标其实是哥萨克骑兵的顿河马。当然,是指顿河马中的东方型。

顿河马有两个主要类型:东方型,体质干燥,悍威强,速度快,适于乘用;西方型,体质较结实,体格粗大,中躯深长,骨量充实,属于乘挽兼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