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也不是随便见,他们那好像叫什么百姓代表,一年去一次,给大王汇报民间百姓的诉求,没有官职的,但有些补贴。听说是秦王当年被那些贪官污吏气到了,才想出这么个办法,好杜绝那些恶官草菅人命。”

那也够威风够好了!

饶是一直以自己国家为傲的姜国人都不免羡慕了,遭受贪官污吏欺压迫害可是各国百姓共同的遭遇,哪怕是姜国都不能避免,只是轻重区别而已。

“那,那秦国给百姓养老到底咋回事?官府还管这个啊?”

“嗯嗯,据说叫什么社会保险,简称社保。具体我也不太懂,总之就是你年轻每个月给官府几十文钱,等老了之后官府每个月就给你发钱发粮,到时候就能给家里孩子们减轻一点负担,没孩子和孤寡老人也不用担心生活,死了官府给你守尸办葬礼……”

这下姜国百姓是真羡慕了,大家为啥那么重视儿子,除了男人能干重活不就是养儿防老么。

可是一样米,养百样人,并不是每个孩子长大了都孝顺,村里老年遇到孩子不孝顺的多得很,又或者运气不好白发人送黑发人晚年孤苦。倘若国家真给养老,真是件美事儿。

不过羡慕羡慕也就过去了,姜国强盛已久,姜国百姓比其他国家的百姓归属心要强很多。

但是普通百姓不把这些放在心上,读书人就不同了,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对自己是哪国人并不是那么在乎,他们在乎的是自己的师门,是能够寻到一个好君主效命,所以很多儒生都喜欢到处游历,增长见识的同时也为自己寻觅发挥才能的归宿。

姜国一直都很强大,自然是许多儒生的向往之地,但官职就那么多,如此来就僧多粥少,很多雄心壮志跑来的儒生都撞一鼻子灰,才志得不到抒发。

再加上士族喜欢任人唯亲,普通儒生没有门路很难出头的,姜国竞争激烈,自然就导致人才过剩的局面,所以民间隐藏了不少才华卓越的人。

这些人从民夫口中听到秦国竟然推翻了士族,重视提拔寒门百姓的消息,一个个表情震惊。

当初去秦国考察的各国使臣们因为私心,从而隐瞒了秦国推翻士族的消息,所以各国人包括大王到现在都还不知道,只有那些跑商的人清楚,但这些人也不会乱说话。

而此时知道了这个消息,身在姜国郁郁不得志的儒生在震惊过后,就心思活跃了起来。

再加上看到这些民夫从秦国带回来的诗集,里面描述的秦国江山壮丽,农田百姓耕耘安宁生活的景象,许多一心想有所作为的聪明人顿时拍板决定,收拾包袱踏上了投奔秦国之路。

繁荣、安定、上位者仁德,这就是儒生们投奔的最佳国度,尤其是没有背景的寒门子弟,现在的秦国简直就是他们发挥才能的天堂!

唐钰的目地就是这群人,秦国现在实在太缺人才了,三年的时候根本不够他们本土培育出足够的人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