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在村里扎根也没两代,虽然三朋四友的有点舍不得,可到底人都想过好日子,宋大山是家里备受看中的长子,话语权很高,大儿子决定了宋家父母也没能反对。

至于宋家其他兄弟姐妹年纪都不大,最后确定搬家的事儿很顺利,一家人热热闹闹的收拾东西准备去大城镇生活,心里很期待,村里邻里朋友也纷纷恭喜,百姓大多都淳朴得很。

对村里的邻里热情宋大山看着有些难受,外头的形势百姓消息堵塞不清楚,不知道自己生活的国家已经风雨飘摇,随时都有可能被战火牵连。

到底是相处多年的村邻,最后宋大山还是没忍住找到里正提点了一句,

“秦国现在鼓励经商,去那边做一回生意很赚钱,村里壮小伙不少,可以组个小商队过去跑一圈,去一次能顶咱们种好几年田……”

赚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村里人只要走出去就能知道外面严峻的形势,想办法寻求生路,都是一个村的,他能帮到也只有如此了。

同样的事情在各国不少地方都发生着,不少得到‘提点’的民夫回国之后都选择了搬家‘叛逃’,在秦国百姓美好生活的强烈对比下,这些生活在底层倍受压榨的各国百姓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

其实并非他们没有爱国之心,而是他们祖祖辈辈都是平民,祖祖辈辈都遭受着压迫,过着辛苦麻木的生活,对自己腐烂的国家归属感着实不多。

深切的爱国之心是建立在这个国家上层人给子民带来的希望,一个没有希望的国家,谁爱它?

-

不过并不是每个国回去的民夫都受到了‘指点’,毕竟有些国家的百姓虽然不是那么富裕,但还是不错的,比如说姜国民夫就是,秦国虽好,可是他们还是更愿意回国,因为他们国家很强大。

所以当初姜国的民夫唐钰并没有打乱跟其他国家的民夫混住,而是整体集中管理,并且所在的地方也是秦国发展比较缓慢的,防止的就是这些人回国后透露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