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说话不要太老实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五章 说话有技巧(3)(3 / 4)

作品:《说话不要太老实

在此基础上你再去批评对方,他就不会有“损害面子”的顾虑,因而也就更加容易接受你的批评。

人都是有自尊心和荣誉感的,有的人之所以不愿接受批评,主要原因便是怕触伤他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为此,我们在批评他人时,可寻找一种间接批评,却能达到使其改正错误的方式。

这种方式便是含蓄地批评他人。

它首先忌讳的是批评者大发雷霆,伤害被批评者的自尊。

其次,批评不应在公众场合进行,尤其是不要当着他所熟悉的人的面。

以上提到有关批评的一些经验是很有限的。

作为一种人际沟通的方式,批评的技巧有待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磨练。

·话到嘴边留三分

聪明人如果想得到别人的尊敬的话,就不应该让别人看出他有多大的智慧和勇气。

让别人知道你,但不要让他们了解你;没有人看得出你天才的极限,也就没有人感到失望。

让别人猜测你甚至怀疑你的才能,要比显示自己的才能更能获得崇拜。

你要不断地培养他人对你的期望,不要一开始就展示你的全部。

隐瞒你的力量和知识的诀窍是要胸有城府。

受辱而不惊,也就是说,当别人侮辱自己的时候,能够克制情绪,而不马上觉得自己丢了脸、失了面子,因此火冒三丈、恼羞成怒,抱着一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心理,破口大骂,大打出手,非要把面子争回来不可。

在这种情况下,“不惊”首先是心平气和地接受这一事实。

至于以后如何,等等再说。

一个人即使是天才,如丝毫不懂收敛,也是很难立足的,而且会招致不料的厄运。

展露锋芒是正常的,但应认清形势,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才能做到自我保护。

心直口快有时往往陷己于不利之地。

所以,还是老话说得好:话到嘴边留三分,事到当头应慎行。

话到嘴边,要留住哪“三分”呢?

其一,留住自以为是的见解。

人们都是根据有限信息进行思考并形成想法的,在信息残缺不全时,会形成偏见。

加上感情倾向与情绪作用,会使自己的见解偏得更厉害。

正如索罗斯说:“我们对世界的所有认知都有缺陷,因为我们无法透过没有折射作用的棱镜看待这个世界。”

虽然每个人的想法都带有偏见,但掌握信息较多、比较理智、能有效克服情绪的人往往意见更正确,至少更令人信服。

因为在一些人中,大家的见解都超不过他的见解。

你看那些经验丰富的领导人,当别人进行热烈的讨论时,他却坐在那里一言不发;等别人把想说的话都说完了,他再发表意见,一开口就语惊四座,让大家都觉得自愧不如。

其实,他在保持沉默时,并非没有想法,只不过能隐忍不言而已。

当他听完所有人的讨论后,掌握的信息已经比别人多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想法,自然胜过所有人。

其二,留下对别人不恰当的批评和指责。

所谓不恰当,有多种含义:如果你看错了现象,误会了人家,批评和指责无疑是不恰当的。

假如对方确有挨批的理由,是否批他,还得看风向。

比如,你这样做,是否对他确有帮助?

是否会加深误会激化矛盾?

另外,如果对方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有改正的倾向,就没有必要对他说三道四了。

当你确定批评他是必须而且有用的,点到为止即可,应把多余的废话咽回去。

你也许有幸挨过一些领导的批评,他们被你认为是有涵养的好领导,总是羞答答地说那么一句半句,好像很难为情似的,你这么大的人了,真不方便说你。

正因为这样,给你的印象反而特别深刻。

其三,留下毫无价值的牢骚。

毛泽东曾告诫那些革命意志不坚定的同志,尤其是知识分子:牢骚太盛防肠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