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长歌当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八十四章官家与老仆(2 / 3)

作品:《长歌当宋

陈彤不敢言语,但他知道自从叶安离开东京城后,普惠商号便是一路急转直下,若非有大量的银钱撑着,还不知是个什么局面。

普惠商号的货物几乎尽数来自西北,但普惠百货却已关门大吉,这个曾经是东京城中最赚钱的买卖现在早已没了人,百姓们宁愿用上粗糙的器物,也不愿用普惠百货那些价格贵,做工也不怎样的东西。

原先的普惠百货是在走量,可现在却是精工细作价格高的吓人,就算东京城的官宦之家也是绝不会去买,如此一来还有不关门大吉的道理吗?

至于原因也是简单,东京城外的工厂乱的一塌糊涂,工人更是拿钱办事,一点心思也不愿用在做工上,无论换了哪个主官都是一样,原先那些个能用的人早已离开东京城拖家带口的去了西北,皇城司的人想拦却没有借口,官家又无旨意,朝臣不当回事,只能听之任之,可现在却是慌乱起来。

陈彤当然明白官家年关愈发烦躁的原因,普惠商号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填不满的大坑,工人很多但产出却在不断减少,甚至产出越多便亏钱越多!

东京城的钱越发多了起来,这若是放在原先必是满城欢欣的好事,可现在却不同了,钱多了,东西少了,百姓手中的钱就愈发不值钱,商家的价格在飞涨,甭管是寻常的米面粮油,亦或是绸缎布料,就连毛料的价格都在飞涨。

毕竟粮价乃是基础,只要粮食的价格开始飞涨,所有东西的价格都一定会涨起来,原本一斗米不过十来个钱,现在却要三四十钱,每天一个价,有时也能降下来些,可第二天就再次飞涨起来,陈彤今日建议赵祯发放些过冬的炭火钱,其实就是想乘机让官家积攒些民心。

眼下已经到了年关,什么钱经得住这样使?就算熬过年关,可开春之后青黄不接的时候又该怎办?

“官家,东京城有些自认为聪明的人家已经开始囤粮了,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陈彤在边上小心的开口,但这话纯粹多余,赵祯微微皱眉道:“三司已经上了奏疏,庞籍这个三司使今日留身奏事时便提及此事,眼下东京城的铜钱,官钞越来越多可货物却在减少,但若有人想要以此动荡京城,恐怕也是白日做梦,漕运四渠以粮为主,朕不相信粮食会不够吃,只要遏制那些囤粮的人便好。”

“官家圣明!”该有的马屁不能少,只不过赵祯却看向他道:“陈琳呢?还在御药院里窝着?就不打算给朕一个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