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寒门宰相 / 章节正文阅读

一千零八章 朕支持章卿合(3 / 4)

作品:《寒门宰相

如今操练已是半年,章楶觉得时机还不成熟,所以打算将出兵湟州之事,推迟到明年秋天。

章楶的要求,李宪肯定是不答允的。

李宪道:「官家的意思,让你年内出兵打下邈川城,哪能拖到明年秋天?」

邈川城是青唐第二大城,仅次于青唐城,攻下了邈川就如同攻下了湟州。

不过章楶却显得非常的坚决:「兵未练就,各路将官还未熟悉兵卒,特别是从太学来的武生根本不了解战阵,如何能战?」

李宪道:「经略使去年夏贼一战,出兵前,众皆疑惑,唯独经略使力排众议,何其果断。」

「洮水一战,梁乙埋胆寒,夏人至今不敢谈熙河二字,为何如今却不敢了?」

见李宪以言语相激,章楶道:「此一时,彼一时,当时夏人攻,我守,故能胜之,如今攻守易势,一旦不慎则是全军覆没之局。」

李宪道:「莫非章经略为帅,只能守不能攻?」

章楶道:「不是不能攻,只是兵未练熟,仓促出兵必无胜算。」

无论李宪如何说,章楶反复强调‘兵未练熟这句话。

章楶编练新军还大量采用,出身太学的武生。

当初章越改革太学,将太学生功课分作经义和治事。

其中治事就有治民,武学,算学,水利,律学,史学等等。太学生除了经义的功课外,必须选一门治事。学习武学的太学生被称作武生。

对于太学生出身的武生,天下各路的宋军说实话都并不待见。

自文武殊途后,武将和文官仿佛两个系统,有着天然的隔阂。这与汉唐那等上马能治军,下马能治民的士人完全不同。

当然宋朝也是基于五代之祸的防范意识,故意让彼此对立,甚至在文官与武将间制造矛盾。

所以这些武生,只有熙河路的宋军愿意接纳。

反正将兵法,已将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体系破坏了,形成了训练与作战一体。那么也不在乎读书人领兵治军。

想要兵马能打,那还是节度使那套制度最好用,这是毋庸置疑的。

章楶如今建功立业之心极重,又兼熙河之胜,所以一切只讲究效率,而且也不怕得罪人。

首先他发觉读书人来治军,确实效果不错,先在军纪上立竿见影。

其次学习得快,平日在太学时武生就学习什么是治兵之法,将兵之要,刚刚领兵时确实理论跟不上实践,但一旦熟悉上手了,就是一把好手。

所以章楶对整训出来的兵马极有信心,等着日后一鸣惊人,一战功成,好遂了他凌云之志。

如今兵马操练了一半,章楶断然是不肯用兵。

李宪和章楶吵得是各不相让。

李宪心想,当初洮水之战前,还不是自己让章楶领兵,他哪里能升任熙河路经略使,如今倒是反对起他来了。

二人吵得急了。

章楶回复李宪道:「如今出兵湟州万一事败,则他日众必怨我,公无半点吃亏!」

李宪怒道:「你既是如此说我,那么你我各自书写奏疏一封,至天子那,看看到底谁对谁错。」

章楶道:「写便写。」

于是章楶李宪二人当场闹翻,二人各自回去后上疏天子。

章楶也觉得这一次与李宪吵架有些鲁莽,万一官家震怒将熙河路易帅,那么自己不是前功尽弃。

于是章楶想了想又书信一封求章越替自己在天子面前说项。

……

御前官家将李宪,章楶的奏疏给了章越道:「章卿你道当如何办?」

章越早从章楶的信中知道了,二人吵架的缘由。

对于这封信,章越收到时也是有些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