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国潮1980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百六十七章 眼光独到(2 / 3)

作品:《国潮1980

接下来,大家当然得起哄啊。

不少人闹着让新人说说恋爱史,再表演个吃苹果之类的小节目什么的。

而就在新人脸红心跳招架不住时,在大家嘻嘻哈哈乐不可支时。

边大爷及时出面抱拳说的几句客气话,给儿子、儿媳打了圆场,也给这场热闹恰到好处划上了休止符。

老爷子意思很简单,大致是承蒙大家关照,帮着张罗。

说他们家老大建军如今也成了大人,娶了媳妇,为这个,他们老两口也要好好谢谢大家伙。

没别的,今天请来了瑞宾楼的刘师傅掌勺,请大伙儿务必尽兴!吃好喝好!

这份谢意多实惠啊!

那无须多言,大家伙当然得连连叫好啦。

而随着掌声喝彩而散,各位看官也就识趣地不再难为新人了。

依次在安排下各寻其位,进屋落座去了。

至此,今天婚宴的菜品成色已经取代了一切,成了大家下面关注和谈论的重点。

边家今天的酒席一共设置了六桌。

边大爷老两口的屋里两桌,新人屋里一桌。

这都是招待一对新人领导、亲人、同学的主场。

而康术德的小屋和米家也设了三席,那自然是客场了。

用来招待其他院里邻居,和新郎新娘的普通同事们。

必须得说,这一天,刘师傅是大显身手啊,婚宴上的菜码还真不负大家的期待。

首先菜色编排得就够丰盛。

每桌凉热都有,一共十二道菜。

冷荤是,午餐肉、凉拌腐竹、鸡丝凉皮、五香鹌鹑蛋。

热菜有,鸳鸯扣(芋头扣肉)、木樨肉、赛螃蟹、酱爆鸡丁、干炸丸子、茄汁虾仁、虎皮肘子、栗子白菜。

主食就是两大盘儿的喜字馒头。

再加上早早用凉水冰湃好的“五星啤酒”、“北极熊”汽水、和管够的红星二锅头。

这顿席面,可以说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全齐了。

当然,和三十年后没法比,可问题是这年头的物资多么匮乏啊。

票证制度尚未取消,小老百姓家能搞到这些已经很不易了。

而最关键也是重要的是,刘师傅的手艺是真正的高超,那是实实在在师徒相传的手艺。接下来的镜头呢?

那恐怕得指向临时大棚里厨师们的灶台上。

因为在我们这个“民以食为天”的国度里。

实在没有什么情景,能比人间烟火更能贴切体现咱们老百姓生活内容与审美情趣了。

在那五颜六色,分门别类,堆得跟小山一样的葱姜蒜、各色菜蔬和鸡鸭鱼肉的新鲜食材中。

刘师傅的一个徒弟已经开始给一笼刚出锅的白面馒头印红喜字儿了。

另一个徒弟也在把刚刚蒸好的“鸳鸯扣”一碗一碗底往外拿。

眼瞅着用不了一会儿,这两样东西就得往屋里准备开席的桌上端了。

喝够了茶水的刘师傅也系上围裙抄起了铁锅大勺,开始热锅下油,准备正格的耍手艺了。

只听“刺啦”一声响,灶火升腾啊!

这里的种种,都预示着蒸蒸日上的好日子!

而直到这时,镜头才有必要真正转向主家的屋里来。

边家老两口此时都穿着体面的新衣,很干练地在人群里忙来忙去。

他们和众位亲朋说着笑着,一起算计着时间,等着迎亲的队伍的归来。

可也不知怎么了,边大妈看看屋外头明亮舒展的蓝天,又看看窗户上的大红喜字,再看看嘴里不住说着吉祥话儿的亲人朋友街坊们。

突然间,就鼻子一酸,流出了眼泪。

好在在满屋子人的错愕里,还有米婶儿和罗婶儿懂得老太太的心。

这俩老邻居很能理解她身为母亲的心情。

于是一个递过来一块手绢,一个扶着连声安慰,也都陪着边大妈红了一双眼圈。

罗大婶儿念叨,说边大妈这几十年把俩儿子拉扯大了,实属不易。

米婶儿也劝,说如今苦尽甜来,总算熬出来了。

边大妈紧着更正,说还不算全熬出来,她还有一个二小子呢。

米婶儿却笑,说边大妈那也比自己强啊。

就这时候,关键的一刻终于来了。

忽然间就听门外有孩子们在嚷,“新媳妇进胡同啦,新媳妇进胡同啦!”

于是顷刻间,待在屋里所有人都欢呼雀跃起来。

边大爷神色一凛,登时抻了抻衣裳。

而边大妈则有些愣怔,似乎有点不敢置信似的。

还是在米婶儿和罗婶儿共同催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