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汉再起 / 章节正文阅读

第52章 北行(1 / 3)

作品:《大汉再起

八月,秋风起。

正是收获的季节,唐河两岸,金黄色的庄稼在风中荡漾,阳光落下,灿烂如金,在船头矗立的刘封视线中摇晃。

这是一只船队,三只船组成的船队。

船是内河上常见的普通商船,吃水不深,载重量也一般,只是,无论如何比起陆上运输来说划算了许多。

在这时期,船只的建造技术还在初级阶段,海船什么的也只能在沿海一带航行,不敢离开岸边,不仅仅是因为六分仪等导航工具还很粗疏,还因为造出的船只保质期很一般,容易出现问题。

在茫茫大海上船只若是出现问题,水手们也就只能听天由命,一旦没有遇到别的船只路过,也就只有死路一条。

相比较海运,内河航运就要发达不少。

这是因为一旦在江河上出现问题,也容易遇到路过的船只,如此,也就有着救援,哪怕船只沉没,至少人没有事。

当然,这不代表内河航运就没有危险。

要知道,哪怕是在后世,电视或者自媒体上也经常出现江上船只遇险沉没,乘客死伤多少的新闻。

那还是在航运非常发达的后世。

尽管有着这么多的问题,有着各种不可测的危险,在汉末以及往后的千多年,水运依旧比陆上运输靠谱。

尤其是运兵作战。

这时期的军队行军,即便不用舟船来运载,往往也是会沿着河边行军,绝不会远离水源所在。

人类若是不进食,可以忍受许多天还能维持着生命,然而,一旦没法补充水分,坚持的时间也就会大幅度缩短。

数千上万人行军,需要的水不少,一旦缺水,根本不需要敌人攻击,部队也就会自行崩溃。

在遥远的北方,不久的将来,战无不胜的曹公将会陷入了场困局。

若是没能脱离这困局,找到解决的办法,大军极有可能全军覆没,不是被敌人战败,而是被无情的大自然所摧毁。

当初,为了讨伐带着数万户和乌桓合流的袁尚兄弟,曹操力排众议听取了郭嘉的建言,率领大军北伐乌桓。

为了方便运粮北上,他特意命董昭修建了两条运河,其中一条是“平虏渠”,由现在的河北省饶阳县到沧州市;另外一条是“泉州渠”,在现在的天津市宝坻和武清两县的县境内。

如此,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之后,曹操率领大量精锐北上,进抵蓟县,兵临塞口。

他准备率领大军出滨海道,过褐石,进攻乌桓的大本营柳城,因为北方地形关系,他的精锐多为骑兵,率领的将领也是擅长指挥骑兵作战的骑将,如张辽、徐晃、张颌、张绣、韩浩、史涣、鲜于辅、阎柔、曹纯等。

曹操选择的进军路线正是现在的山海关一线,不过,现在还没有山海关的存在,那个地方还叫做碣石。

嗯,正是曹操北征胜利回归时写出观沧海那首诗的所在,碣石。

西汉辽西郡所辖十四县无一位于今天锦州到山海关之间的沿海地带,这条叫做滨海道的道路在没有坏天气的情况下,塞外游骑就直插右北平和渔阳的内地郡县,是出入塞外的最佳通道。

五月中,曹操率领大军正要启程进攻辽西。

然而,他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夏秋交际之时,天空不作美,连日暴雨,道路泥泞难行,到处都是水洼,浅的地方没办法通车马,深的地段又不能行舟船,小股部队倒是可以行进,大规模的行军根本就不行。

滨海道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