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招贤之心(2 / 3)

作品:《变身之后封神时代

墨者都快被妖魔化了,哪有这么夸张啊。但为了对墨者严防死守,适当的妖魔化是有好处的。

而且朝堂上如果有一个墨者,确实会出现更多的墨者,因为墨者的人才储备太多了,可以随便提拔。一个墨者起来了,肯定会任用更多的墨者,这是朝堂之上不愿意看到的。婴儿子虽然是女流之辈,又居深宫,但她却有敏锐的观察力,对国政了如指掌。并且她也不喜欢墨者,她是坚定地站在齐王这边的。

所以推举墨者对齐王不利,她是不会推荐的。

“至少可以知道他并不是细作了,能让三害改邪归正之人肯定是坦荡君子,不会做细作之事。”两者之间有没有什么联系?可以说是毫无联系,但古人的思想就是这样的,他们还说圣贤出黄河清呢,圣贤和黄河治理有关系么?没关系,但古人却认为有关系。

再比如之前孟子认为打麻将输赢和仁义有关系。有关系么?肯定没关系,但不妨碍他这么想。

其实这就是天人感应的一些初期症状,标志着五行五德论和天人感应理论出现的土壤,虽然现在还没出现,但已经有人开始把道德和一些不相关的事情绑定了。

后来邹衍提出五行相生相克的五德学说,认为每个国家都对应一个品德、一个颜色,把品德和五行、颜色联系起来,认为不同的国家之间也蕴含五行相生相克之理。

到了汉朝董仲舒终于完成天人感应的终极理论,把天和人类社会彻底融合在一起,认为人的道德可以影响天地变化,而天地变化也对应人类的有德和失德。

而现在婴儿子因为芸姚除掉三害展现才德就认为她不是奸细,推理过程完全不讲逻辑,牵强附会。

难道品德好就不能是奸细了?芸姚就要说说:天下何人不通共。那时候的细作不但品德优良,而且都有‘独照峨眉峰’的浪漫乐观情怀。

婴儿子当然不会这么想,在她心里齐国是有德之国,齐王是有德之君,那么有德的人自然是会来相助,不会来相害。这就是古人的朴素理论,不讲利先讲德。同时可以看出婴儿子是孟子的粉丝,因为孟子是第一个提出以有德伐无德的人,他推荐齐国伐燕国就是这个道理。

在孔子的时代儒家并没有为战争做备注,儒家克己复礼自然是反对国与国的战争,要打只能打蛮夷,自己人打自己人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