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不可避免的战争(1 / 2)

作品:《军魂,最后的救赎

士兵远比其他人更祈求和平的到来,因为他们远比其他人遭受更多战争带来的伤痛。

——麦克阿瑟

1945年10月13日

随着国共两党的报刊都在大肆宣布双十协定的签署,内战的阴霾仿佛终于看见了一丝和平的曙光,让全国人民充满了希望。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新的战云早已经密布在中华大地的上空。

早在双十协定签订前,日军投降后没几天,龟缩在山西的足足8年的阎锡山突然全军出动,在进军太原等地的同时,一股脑的把全山西的日伪军一纸委任令,都变成了自己的晋绥军,要求其配合行动。

正逢八路军在山西大举向日伪军反攻,没想到这些荼毒百姓的汉奸连军装都来不及换就成了国军正规军,不但不用缴械投降,而且更打着阎锡山的旗号继续霸占一方。

接着,在这些“国军正规军”的协助下,阎锡山的部队主动出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八路军手中强占了襄垣,潞城。又派兵将被八路军包围的长治、长子、壶关、屯留等地日伪军解了围,准备联合这些日伪军,继续打通白晋铁路,威胁太行军区,并直指河北,北平。

为确保兵力,阎锡山干脆命令已经投降的日军不许缴械,对日直接打出了“寄存武力于中国”的口号,号召日军中的“有志之士”留在中国继续作战,后来干脆直接将日军第一军的1万5千多人收编,改番号为“暂编独立第十总队”,让他们换上中国军装,直接参与对八路军的作战。而本身就反对日本投降的日军少将旅团长元泉馨直接担任实际指挥官,甚至连当初炸死张作霖的日本特务头子河本大作也都留用。他们不但参与训练阎锡山的部队,还打着“复兴皇国”的旗号把日本人安插在山西铁路,矿业等经济命脉上,号称要在山西建立“皇国复兴基地”。准备等所谓“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始后,重新发难(1948年徐向前发动太原战役,第十总队才被解放军围歼,元泉馨被击毙,河本大作被解放军生擒活捉,后死于战犯管理所)

面对这些打着国军旗号的新日伪军猖獗,八路军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的指挥下发动了上党战役,以4000人的代价一举歼灭阎锡山11个师,万人,包括日军训练的王牌“亲训师”,彻底遏制了晋绥军的攻势,吓得阎锡山龟缩回太原死守,狂修碉堡的同时请求中央军入晋。也为正在进行的重庆谈判赢得了一定的主动权。

不只是山西,全国各地都发生了共产党部队和那些接受改编的日伪军的战斗。

相比风起云涌的中国大地,杨成峰现在的工作可谓是中规中矩,依然是对于南京建筑的修缮和重建监督工作。但是这却是杨成峰感到自己参军以来最轻松惬意的工作了,似乎是放了一个小假。

无论是刚去萧天河9连时的踌躇满志,还是在兰姆伽的卧薪尝胆,亦或者芷江机场的枕戈待旦,都不如现在的专心工作让人感到放松。杨成峰甚至一度想过干脆脱了军装去当个包工头好了,看来自己还是有这方面的天赋的。只可惜,很快,杨成峰的工作也会由74军的人替代,而他必须去东北继续作战,这让他多少有些小的遗憾。

不过现在的局势容不得他多想,74军已经逐渐开进了南京,开始接替新六军的防务。而新六军正在一只一只的开赴上海——他们当然不是去上海进驻的,而是打算在这里登上美国赠送的运输舰和登陆舰,北上东北的,杨成峰作为这支军队中的一员,也责无旁贷。

虽然共产党在中国已经出现了20多年了,但是杨成峰对他们确实没有什么明确的认识,顶多是听过什么“共产共妻”的扯淡宣传,以及报纸上关于“剿灭共匪”的相关报道。

湘西会战的时候,他曾经见识过共产党游击队的作战——那些武器简陋的家伙们对着日军穷追猛打,依靠缴获的日军装备坚持,和国军的状态简直是天壤之别。但是打鬼子却是一追到底,能消灭的绝不放过。这点让杨成峰有些羡慕。不仅如此,他还听说74军有不少情报都是共产党提供的。不过由于身份敏感,他也不敢和他们直接接触,给自己找麻烦。

他还记得孙世忠的话,如果萧云山真的是共产党,那么他可能是自己认识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共产党了。但是着并没有改变他对萧云山的看法——这是个值得尊敬的勇士,朋友和优秀的爱国军官。

不过作为一个受过三民主义教育的军官,当命令下达的时候,杨成峰自认为还是会毫不犹豫的向着共产党军队开火,虽然他真心不希望在流了这么多年的血之后还要和自己的同胞兵戎相向,但是这是他的职责所在。

尽管随着双十协定的签订,共产党部队开始撤离江南的一些解放区,让全国人民都以为内战已经打不起来了。但是就在双十协定公布的同一天,蒋介石的《剿匪手本》和密令已经下发到国军各级指挥官那里。军队内部大多数人也知道战争无法避免了。

10月14日,当杨成峰正在整理自己工作的财务记录,以方便74军的人抵达后交接时,还是那辆曾经差点撞到他的军用吉普,一下子就停在了他办公室的门口。青年207师少将副师长杨继武跳下吉普车,径直走进了杨成峰的办公室。

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脱离战场和长时间的非军事行动,杨成峰身上的“戾气”有些削减,看到杨继武进来,只是叹了口气,起身敬了个礼。

“长官有什么事情吗?”

“没事儿,只是来看看!”

杨继武背着手,在他的办公室里溜达了一圈。听着杨成峰没有那么抵触的声音,心情也有些舒畅起来——时间会冲淡一切,自己上次见他的时候,还是在湘西会战前。那时,他还没有从萧云山萧天河兄弟的死中恢复过来。

“我们青年207师刚来南京没多久,就要开拔了,去上海!今天就出发。”

杨继武一副满不在意的样子说道。

“要去东北剿共了?”

杨成峰也叹了口气,一边继续整理文件,一边自顾自的说道:“注意点吧,咱们长期在南方作战,等到了东北,又是另一个气候环境了!”

“军令如山,我们也没办法!这次我不说什么了,反正我不管说什么,你也肯定会去的!对吧!”

杨继武看着杨成峰,一脸无奈的说道。

“我也是军人,职责所在!”

杨成峰也叹了口气:“虽然我并不想去打共产党。”

“共产党比日本人好打得多,所以我还放心点。那帮泥腿子,三五人合用一只步枪,军装都凑不齐,都是些没什么文化的农民,碰到咱们美械师,还不是手到擒来。这也不失为继续积攒战功的好机会。”

“剿共嘛!”

杨成峰似乎已经整理完了自己的文件,放在一旁,然后盯着杨继武,问了个问题:“当初那个孙世忠告诉我,萧云山是共产党!哥,你和萧云山在一起那么久,他到底是不是共产党?”

空气仿佛凝结了,杨继武的脸上顿时浮现出愧疚,惋惜,无奈和懊悔的表情,然后转过脸去,似乎不敢和杨成峰对视:

“现在说这个还有什么用呢?你应该庆幸,如果他真的是共产党,我们现在起码不用兵戎相向了。死在抗日战场上,他还算是个抗日英雄!”

“难道我们不是这样吗?”

杨成峰一脸忧愁的说道:“谁知道后人会怎么评价这场内战中我们?没准还是抗日烈士比较好!现在咱们是伺候着日本人,巴结着日本人,自己饿肚子也要供养这帮小鬼子,然后把那些本来应该用来打鬼子的武器装备用在共产党身上。我就不明白了,当年进攻江西的‘匪区’委座可是放言‘茅草要过火,石头要过刀,人要换种’,明明是自己同胞,怎么比对鬼子还狠?到鬼子这里,杀了咱们多少人?毁了咱们多少东西?就要以德报怨了?自己的老百姓要杀,鬼子要养着?我不知道萧天河和萧云山如果还活着看到今天的情况会怎么说?抗战时并肩作战的队伍,这抗战结束才2个月不到,就要兵戎相向。当年鬼子占东三省,上海128抗战的时候,咱们可是等了足足6年才因为77事变被迫和鬼子干,又等了4年才向鬼子宣战,这一要和共产党打,怎么就这么高效率呢?”

“徒手官兵……哎!”杨继武也有些不习惯这种称呼:“总之,从当年412开始,共产党就是委座的心腹大患,不除掉他们,三民主义就不能实现!用一些非常手段也是不得已!”

“那么如果他们被消灭了,三民主义就能实现?”杨成峰一脸疑惑的问道:“你打仗的时间比我长,就算在日本人来之前,那些共产党也只能在乡下活动,国府就真的在自己的区域建成三民主义了?我在上黄埔军校前,不是没见过各地的情况,每天倒在路边的尸体可以一卡车一卡车的往外运。乡下的农民没饭吃,等着饿死,一家一家的饿死。那时候城里可没有日本人,没有共产党捣乱。”

“别想太多了,这不是你我这些军人该想的问题,我们的职责是执行命令!”杨继武有些心虚的说道——萧云山最后的话此刻又萦绕在他的耳边。这些年杨成峰口中的情况他看到的更多,更惨,但是自己从来不去想为什么,只是机械的服从命令,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他曾经幻想有一天,自己能够改变一切,但是现在看起来,这只是个幻想而已。

“那这一次剿共,又要剿多久呢?”

杨成峰一脸忧郁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