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胜利日(下)(2 / 2)

作品:《军魂,最后的救赎

为了展现国军的风采,已经空运到南京的新22师全部连夜开出南京,然后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入城仪式,从当初被日军摧毁的中华门进入。

齐装满员,装备精良的新22师乘坐吉普车,卡车入城,所有官兵都是美式军装,美式武器,一副威武雄壮的样子。

饱受日军之苦的南京市民纷纷走上街头,热泪盈眶的欢迎中国军队进驻,竟然一度导致交通拥堵。这些市民还纷纷拿出自家舍不得吃的鸡蛋,酒水,烧鸭等食物,放在吉普车和卡车上,硬塞在官兵们手里。沿途所有的商家几乎都打出了“欢迎国军凯旋”的标语。

没过多久,这只队伍就和另一只队伍“交错而过”——这是一群带枪巡逻的日军部队。在南京,还有不少这样的日军部队依然在武装巡逻,只是已经没有了昔日趾高气昂的样子。

看着那些衣衫破烂,武器陈旧,一个个萎靡不振的日军队伍,再看看这边装备精良,士气高涨的中国军队,顿时高下立判,让南京市民个个感到扬眉吐气。但是杨成峰的心里却十分别扭——日军都投降半个多月了,竟然还能带着武器在这座中国的首都城市招摇过市,这本身对于他们这些好枪好衣服的精锐部队来说,就是一种侮辱。

不过老百姓和不少官兵并不在意这点,他们只是单纯的以一种暴发户看乞丐的样子看着这些日本人——反正现在日军也不敢当街杀人了。

1945年9月9号上午9点南京日军投降仪式

这是一个中国国防部特地挑选的时间,寓意为“三九良辰”,岗村宁次等日军指挥官乘坐小汽车来到昔日旧政府国防部大楼(汪伪时期为中央军校)所在地,参加受降仪式。

实际上,早在9月2号,日本向同盟国的受降仪式就已经在美军的密苏里号战列舰上进行过,中国将领徐世昌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了日军的投降。这次南京的仪式,纯粹是要日本向中国政府投降,也算是对14年抗战英勇牺牲的中国军民的交代。

然而,当会场准备阶段的时候,美军代表麦克鲁中将竟然看到中方人员搬出了一张圆桌,顿时惊得说不出话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圆桌显然都有公平平等之意,问题是这是受降仪式,怎么可能平等。

中将立即找到中方负责人何应钦抗议,在他的强烈要求下,何应钦才免为其难的将桌子改成了长方形的桌子。

有了这场小小的风波,让美军和英军的参与人员都对这次受降仪式有了种不祥的预感。

上午9时,日方一行人到了,按照要求,他们将自己的佩刀留在车内(麦克阿瑟同意日军投降时不用上缴佩刀。只有东南亚盟军统帅蒙巴顿要求日军将领必须当着所有日军士兵的面上缴佩刀,同时禁止任何手下的将领和日军指挥官握手甚至微笑面对),然后低着头一言不发的走进了会场。

日方代表为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岗村宁次,参谋长小林浅三,副参谋长今井武夫,驻华舰队司令福田良三,驻台湾第10军参谋长谏山春树等人。

中方代表为陆军总司令,军政部长何应钦,海军司令陈绍宽,陆军副司令顾祝同,总参谋长萧毅肃,空军代表张廷孟。以及一旁参加观礼的美军中将麦克鲁,英军中将海司等人。

所有人就位后,按照习惯,岗村宁次等人向何应钦等人立正敬礼。何应钦欠了欠身子,刚准备还礼,就看见一旁的美军将领麦克鲁中将正在狠狠的瞪着自己——他在开始前的仪式流程上就反复交代中国将领们不要向日军还礼,要拿出点胜利者的架势来。

何应钦也反应过来,没有还礼,稳当的坐在了自己的椅子上。岗村宁次等人也分别就坐。

接着,岗村宁次出示日本政府授权投降的证明书。小林则从何应钦手中接受受降书,交给岗村宁次,由他当场阅读后签署。

岗村宁次读完后,凝视着这份受降书,足足50秒后才一脸揪心的在上面签署了自己的名字,然后交给小林参谋长,由这位参谋长交还给何应钦。

然而,当日军的小林参谋长向何应钦递交受降书的时候,惊人的一幕发生了。

本来按照计划,日军代表向中国代表行礼时中国代表均不予达礼,然而,当小林将受降书递给何应钦之时,何应钦却突然站起来,众目睽睽之下,向小林浅三弯腰鞠躬回礼,双手接过那份受降书,仿佛在接什么圣旨一样。

由于何应钦身材比小林浅三矮小,表情又一脸的平和,竟然让现场看不出是谁在向谁投降。

现场的各国记者可没有放过这个机会,那张何应钦弯腰鞠躬,看不出受降一方是谁的照片顿时传遍了世界。以至于日后中国纪念这场伟大的胜利时甚至找不出一张扬眉吐气的照片。直到80年代,著名画家陈坚花费16年,画下了一副日本投降的油画,才出现在各种纪念抗战胜利的活动中——只有在画里,才能将何应钦等国民党高官的腰板画直,让日本人弯腰鞠躬,这才多少让中国人释怀一些。

美军将领麦克鲁气的七窍生烟,仪式结束后,他直接提醒何应钦——你是胜利者,怎么能向失败者行此大礼?并一度要求将这个仪式再搞一遍,只可惜并没有获得中日双方高层的同意。

而当时在坐的日军将领则都有一股“如沐春风的感觉”,岗村宁次尤为感动,后来和自己的朋友谈及此事,感慨的说道:“看到我这位老朋友的温厚品格,不禁想到这毕竟是中国的道德!”

随后,岗村宁次正式向所有在华的日军下达了投降的命令,并发表了讲话——只是,这个讲话中丝毫看不到一点对给中国人民造成灾难的愧疚,也看不到一点对国民政府的感谢,反倒满是一副虽败犹荣的样子。

“今奉大命,率我武勋赫赫战史辉煌之中国派遣军,不得已投降敌军。念及我征战万里,确信必胜,英勇善战之将兵,以及皇国之苦难前程,万感交集,无限悲痛。

然圣断既下,事已至此,全军将士面临冷酷事实,宜彻底遵奉圣旨,切勿极端,含辛茹苦,更加严肃军纪,保持铁石团结,进退举措,有条不紊,以彰显我崇高皇军最后之真姿。

异域瘴疠之间,望全军将士珍重自爱,泣血训示如上!”

这场战争中国胜利了,然而军民却并没有看到胜利该有的样子——日本的膏药旗依然飘扬在中国大多数城市上空,大部分城市依然由日军控制。荷枪实弹的日伪军依然在街头巡逻。而最近的共产党抗日武装被日伪军挡在城外。

而21号,在上海举行的投降仪式由汤恩伯负责,这位在日本留学又在豫湘桂惨败的将军当看到日军代表松井中将来到时竟然脱口而出:

“对不起,今天要您到这里来谈……”

松井中将楞了一下,顿时挺直了腰板,心中很是舒服。

而一旁的美军顾问顿时气不打一处来,直接打断了汤恩伯的讲话,严厉的警告他:“将军,你应该清楚,你是胜利者,对投降者没有什么‘对不起’的,只有‘我命令你’……”

汤恩伯此刻才终于改了语气,装作强硬了一些,只是当受降仪式结束,他还单独会见松井时,表示——很抱歉,要是咱们先预演一下就好了……

于是,在一片不知道到底谁才是战败者的受降中,各地的国民政府机构逐步建立,只是很多地方的老百姓依然没有等到自己国家的军队。除了北平天津上海青岛等沿海城市——他们看到打着星条旗的美军冲入北平天津,来替代日军,膏药旗变成了星条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