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人民战争(上)(2 / 3)

作品:《军魂,最后的救赎

萧云山急忙把老人扶起来,接着就听到几个老人在那里七嘴八舌的诉苦。

原来,从远征军在云南集结开始,就在各地拉夫,征物,不少村庄的青壮年都被拉走了却再也没回来,村里的粮食供应也都到了极限,老百姓真的是快要活不下去了。

美国供应的物资确实不少,不过,主要还是航空燃油为主,以确保国内第十四航空队的正常运转。其他物资在算去拆给其他美械师的补给,能够用在云南远征军Y部队的武器供应的,再加上层层疯狂的腐败克扣,服装,粮食什么的着实不足。

于是,从1943年起,处于大后方的云南除了供应给当地军阀龙云外,还要开始全面支撑这20多万远征军的供应。

虽然受到日军大举压境的威胁,一开始当地民众非常热情支持,踊跃捐款捐物,甚至踊跃报名参军。但是随着战线稳定和日久天长的对峙,眼看着国军和日军隔江相望,相安无事,有没有人将战情通报告诉这些村民,他们的热情逐渐消退,而失去的物资和壮劳力也严重影响了当地人的生活,老百姓也开始优先为自己的生计着想了。

至于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高黎贡山和密支那战役,对于这些相对闭塞的山村来说,并没有什么人知道情况,而上面的人也懒得说。

“各位!”

萧云山摆了摆手,人群顿时安静了下来。

“我们的人虽然做的不对,但是现在前线缺人,缺物都是事实。就在我们说话的工夫,还有数万我军官兵正在高黎贡山和鬼子浴血奋战。我就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在印度,我们也有一支部队正在沿路杀回来,我们两只军队必然收复腾冲,收复龙陵,把日本人从我们的大后方赶出去。为此我们确实需要你们的帮助!”

人群中顿时骚动起来,不少人都用有些惊恐的眼神看着萧云山和他身后那两个士兵,不知道他想做什么。一些老人将年轻人挡在自己身后,做出豁出去的样子。

“我要求不高,10个人,10个人跟我去前线当劳工,每人干满5天就可以回来,我们管饭。除此之外,我保证再不索取一物。”

“这!”

村民们面面相觑,再次相互议论起来。

萧云山没等他们议论完,就从口袋中拿出一摞厚厚的钞票,在空中甩了甩——他在印度兰姆伽还有不少美元的积蓄(回国前想办法兑换成了美元),回国后想办法兑换了不少法币,所以比起其他军官来说,算是“有钱人”了。

“这是报酬,现钞,不是欠条。谁去,现在就给,说到做到。我保证只是在后方干杂务,没有危险,如果真的有意外,我给安家费。我叫萧云山,是第八军中校作战参谋,你们可以记住我的名字,到时候来找我。”

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票子,人群中终于有点人心动了——这年头挣钱不易。

一个年轻人呆呆的盯着那些钞票,咬了咬牙,最终在众人的劝阻中上前了一步。萧云山二话不说,直接把钱塞在了他的手里。

看到别人拿到了钱,其他人也按耐不住了,没过多久,10个愿意参加的年轻人总算是集齐了。萧云山直接把钱交给他们,然后带着他们上了卡车,前往下一个村子。

没过一天时间,他就拉来了上百个劳工——只是自己的口袋也彻底瘪了,在兰姆伽的那些积蓄彻底耗尽,还欠了不少同样从兰姆伽出来的战友的债。

傍晚时分,他拉着若干卡车的劳工,来到了江边的驻地,特地安排食堂给他们吃了顿饱饭后安排他们歇下。自己则马不停蹄的赶到了前沿的战地医院。

怒江边的战地医院早已经人满为患,在这个都是由帐篷搭建起来的医院中,拥挤不堪,所有的床位都是满当当的,不少伤员只能用担架代替床位随便摆放。所有医生护士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萧云山废了好大的力气才找到院长,美军军医艾佛森上校——此人曾经也是兰姆伽的医院院长,现在被调过来负责这里。

“……床位紧张,我们可以让一部分没什么大碍,恢复中的伤兵到后方疗养去,也能节省下来床位。”

萧云山用流利的英语建议道。

不过艾佛森上校也只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我当然想过,但是你们保山的医院也早已经满员了,再往北要送到昆明去了。但是你们的长官不允许把士兵送到那么远,很多轻伤员都是要他们就近恢复后重新投入战斗的。我这里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再说……”

上校盯着萧云山,一脸愤慨的说道:“有传言,你们的后方医院有过为了节约人手,药品和床位,把伤员赶出医院的行径,甚至还有克扣口粮,把伤员饿死的,我不知道是真是假。”

“所以,我有个建议,当然,我只是个参谋,人言轻微,需要上校你来正式提出,以你美军的身份,上面的人才会同意!”

萧云山拿出地图,指着保山到前沿医院的位置:

“从保山到这里,沿途经过十几个乡村,根据我的观察,这些乡村由于不少人都被拉了壮丁,所以有不少空出来的房屋,我们征用这些房屋,雇佣当地老百姓来帮助我们照顾伤员,钱由你们美军直接出,别经其他长官的手。反正每天都有大量车辆从保山开到这里输送物资,再从这里开回去,你们时不时派几个护士跟着车去检查一下那些伤员的康复情况就行了。一旦确认恢复,可以直接搭沿途的车返回战场!”

“你是说,让老百姓来协助照顾伤员?”

“顺便也解决一下他们的经济困难!”

萧云山的脸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丝怀念的色彩。不过这个方法让艾佛森上校兴奋了起来:

“好办法,我们把伤员需要的注意事项告诉当地老百姓,让他们注意就行。隔几天派人巡诊一下,还可以教一下那些老百姓怎么换药,怎么包扎,可以节约下来床位,人手,而且不用担心他们被某些王八蛋扔出医院了。如果时间长了,还可以雇佣那些受过训练的老百姓来这里帮忙,增加人手。”

“顺便也增进一下军民的关系,让老百姓都知道,我们是真的在和鬼子拼!”

“好!我立即去打报告!”

上校马上眉飞色舞的开始了工作。

“记住,你们有中国的联络官,不要等上面回复,立即开始做,别指望那帮人的效率!”

萧云山说完,也一脸疲惫的返回了自己的驻地,嘴里还嘟囔着:“军民鱼水情!”

第二天怒江西岸

高黎贡山的战斗还在进行,炮火连天,100多名劳工迅速投入了工作,开始运输粮食到前线,然后当担架队运送伤员。然而忙过了一天后,他们却来到了山脚下的村子里——早已经没有了人的村子。

无数烧焦的尸体就在村子的一角,黑色的焦炭状人体横七竖八,甚至可以看出不少还是孩子。

劳工们不少做出呕吐状,但是萧云山却命令他们将这些尸体全部安葬:

“……鬼子干的,他们把这里的青壮年拉去修工事,让后把全村人都集中在这里,一把火烧了。”

萧云山说完就亲自动手去搬尸体,脸上还带着一脸的悲愤——由于这个村子并不是进军的必经之路,所以部队只是确认里面没有日本人后就离开了,并没有处理这里的尸体。

怒江两岸都是中国的土地,原先有惠通桥连接的时候也颇有来往。这些劳工有的竟然还来过这边的一些村子。不少人是含着眼泪将这些被烧焦的村民埋葬的。

到了第二天,在进行了一部分正常工作后,他们又被带到了已经占领的日军工事不远处,在萧云山的命令下开始了挖掘。

这片土地下面,是一个“万人坑”,里面都是被日军抓来强制劳动后活埋的当地青壮年,萧云山命令把这些人送回附近的村子分别埋葬,。

当看见那些保持着挣扎状态的当地青年被从土里一个个挖出来的时候,有几个劳工已经受不了了,他们纷纷要冲向枪炮声的方向和鬼子拼了,只是却被萧云山死死拦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