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滚筒(3 / 4)

作品:《军魂,最后的救赎

“这是林医生让我给您的,饼干,英国人给的!”

“又是那帮吃石头长大的蛮夷!”萧天河脱口而出,然后从包袱里拿起一块个头较大的饼干,照着旁边的一块石头就砸了过去。

“咣当”一声,石头被砸成了两段,而饼干却纹丝不动。

“林医生让我转告您,这东西没准可以给鬼子开瓢!让你试试!”杨成峰一脸尴尬的解释道。

“确实比我们用石头管用!”萧天河一脸无奈的将那块饼干扔到一旁,然后又盯上了杨成峰的另一个袋子问道:

“这里该不会也是英国人给的吃食吧!”

“不,这是……别人送的……本地水果!”杨成峰脸一红,心里顿时萌生了有点不想把这些东西交出去分享的想法。

不过对于这些战斗了快两天的官兵来说,哪里还顾得上这些,一听是别人送的,不是自己摘得,二话不说上去就疯抢一空,也不管是不是烂了,剥开皮就大吃起来——入缅后不少人偷吃路上野生的水果,也有不少人因此食物中毒住了院,甚至有因此导致的腹泻丢了命的。所以上级发布命令禁止随意采摘野果。

不过这既然是有人送的也就证明起码是可食用的了。

看着这些吃着水果的弟兄们,杨成峰脸上的表情有些尴尬,他有些后悔自己光想着来阵地,没有在路上“尝鲜”,甚至对于姚琴有了一丝愧疚。

不过萧天河可没有在意那些,他动作慢了点,什么都没抢到,只得拿着那一袋比石头更坚固的“大饼干”,和其他没有抢到东西的人羡慕的看着谈狼吞虎咽。有些不甘心的从背囊里拿出自己的干粮,吃了起来,边吃边命令道:

“一排警戒,其他人赶紧吃点东西,然后检查装备,把手雷匀一下,动作快点,咱们晚上还有一票呢!”

……

目前在整条战线上的鬼子都处于这种非常郁闷的作战环境中。他们调整了数日的炮火和攻势一开始就攻击了一片几乎是空无一人的阵地,继续进攻后,仿佛陷入了一片“十面埋伏”之中。正面作战的中国军队往往虚晃几枪就放弃阵地,但是部队并不撤走,而是利用斯瓦地区复杂的地形特点迂回机动,交替掩护,大量部队躲在日军攻击部队的侧翼,不断从侧翼袭击日军,偷袭日军的小股部队和补给部队,甚至集中起来切断日军进攻部队的后路,闹得日军心惊肉跳,四处出击,狼狈不堪。

再加上,有了4月头两天作战教训的日军,深感侧翼被威胁的痛苦,不敢放开手进攻,又不敢放弃阵地,只得一边巩固阵地,一边开始搜索和清扫侧翼的中国军队,不但屡中埋伏,而且手里的坦克大炮往往派不上用场,进攻的势头也减缓了不少。

而这些侧翼迂回的中国军队只是进行一些有限的破坏和偷袭作战,就立即在后续部队的接应下撤走,进入新的防御阵地继续作战。这样的打法让日军疲惫的同时,也减少了自己的伤亡。

当然,这种“斯瓦滚筒战术”说起来简单,对士兵和军官以及组织能力和通讯能力的要求之高,绝对不是普通的中国军队能够做到的。一般的军队恐怕进行不到一半就全军散架了。也只有第五军这种训练有素,装备相对精良的部队能够做到。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在6年后的东北大地,已经是兵团司令的廖耀湘同样将这种战术用在林彪身上,组织自己的撤退。但林彪不像日本人那么一根筋被他带着走,非得保持建制作战——你迂回穿插我就跟你一起迂回穿插,你分散兵力我就跟你分散,反正我的目标明确,基层组织力比你强的多,也不要后方。最后干脆把两只军队全部打乱,一起乱着打,反而让廖耀湘的精锐既无法集结,也找不到攻击目标,兵力又完全被分割,到处都是敌人,重装备派不上用场,指挥部都被孤立了出来,最后全军一团混乱,被全歼,自己也被优待了。

不知道那时的廖耀湘是否会由衷的感叹——经验主义害死人啊!

不过在1942年4月中旬的缅甸,这种战术让日本人死伤惨重,进展缓慢。

入夜,一片爆炸声从日军阵地方向传来,接着是连续不断的枪声,伴随着无数日语愤怒的骂声响起。

在无数的烟幕弹掩护下,9连剩下的人借着夜色从一片混乱的日军阵地撤出,飞速向自己的后方跑去。萧天河的脸上则露出了难得的满意的笑容,虽然说是偷袭,实际上也不过就是扔了几十个个手榴弹,以及打死了几个哨兵而已,然后在日军追击的道路上提前埋下了几个地雷之后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