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江山入画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51章(1 / 2)

作品:《江山入画

至此,整个华夏以南,其实已经尽归齐国节制。秦国也是一面在边境集结大军,一面与陈国、燕国勾连,试图三国结盟,共御齐国。

陈国此时已经基本安定下来,陈王对于蜀国的局势也是随时了解。及到蜀王献了成城,将蜀军尽交齐国,陈是的震惊不已。依着陈王的估计,蜀国至少能与齐军纠缠到秋后,然后将战事拖到来年开春,这样自己就能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而今齐军虽未占领蜀国,仍留着蜀王,但军权紧握,其实已经是将蜀国收入囊中。齐军又已挥师北上秦国边境,看情形是要在秋季就要对秦国开战。

陈王收到秦国的盟书,也是觉得事关重大。自己陈国虽说是归于平静,兄弟相争暂时休止,陈国的权力基本掌握在陈王的手里,但此时的陈国相较两年前,已经弱了很多;而此时的齐国却是相较当初强大了不知多少倍!

陈王也知道,此时除了和秦国联合,暂时也没有其他途径可以选择,因为唇亡齿寒,一旦秦国也被齐国打败,那么接下来齐国的目标一定是自己。

燕国对于秦国的盟书,却是不置可否。燕王只是改变了对北方荒蛮部落的策略,改攻伐为安抚,将北部的许多部族收归自己的帐下。北部荒蛮常年被燕国攻袭,如今见燕国肯示好,自然也就投靠过来。燕国的疆土往北就延伸了不少。因此上,燕国并不热衷于秦国提出的联合抗齐之议。

齐国在国内也是集结了大军,由平王统帅,由临城和信城一线,向着秦国压迫过来。另外严令项国的项军也集结在项陈边境,临城的齐军在诸葛青云统帅下也往陈国边境推进。要说此前齐国对于越国和蜀国的攻占还有所顾虑,还需要遮掩。如今的齐国,兵强马壮,又尽得越、蜀之地,粮饷充足,根本就不需再隐藏自己的作战意图了。

陈国与秦国联合,也是在齐国的考虑之中,现在齐王和平王之计就是要大军压迫,给秦国和陈国施压。

到了夏末初秋时节,无忧王所率的二十万联军已经突破秦军边境,进入秦地百余里。平王的十万齐军也由信城往北压在秦国与陈国的边境。项国的五万项军压向了平关;诸葛青云的两万齐军也到了陈国焦城城外。

齐国此次的主攻方向就是已秦国为主。檄文就是要讨伐秦军趁齐蜀之战,偷袭齐军。秦军将大军部署到与蜀国接境的一侧,由王子李弼率领着十五万大军对抗无忧王的联军;大将军李定坤率领十万大军抵御平王的十万齐军。

陈国也按照陈王的旨意,加强了平关的兵力,在平关集结了六万陈军,由大元帅陈琦亲到平关坐镇。陈诚也将自己的嫡系晋城军往焦城调过去,连同焦城的守军,共有六万大军迎击进犯的齐军。

焦城地处陈、秦、齐三国交界,战略位置重要,所以陈王特意叮嘱自己的亲信大将董起超,严防焦城一线,不可随意出击,只要坚守。因为焦城之军,能以一地牵扯临城的齐军,使之无法长驱直入陈国,也无法顺利的与攻伐秦国的齐军会合。

齐国与秦国、陈国的战事既起,蜀国自然也成了前沿,蜀王传旨:蜀地军民应一体努力,出人、出力、出物,协助齐军,打败秦军。监国齐禄也是整日操训军兵,随时准备支援齐军。

顺王与李国公对于属国内的官吏也进行了调换,安插了齐国与越国调来的官员。蜀王刘胜也是个懂得适时装糊涂的人,他也知道这天下终归要统一,自己一个蜀国无力对抗天道往复。与其为着一个虚名拼得粉身碎骨,还不如顺应大势,做个诸侯王,虽然有名无实,但是也没有了操劳之苦。最为关键的是,自己的儿子又可以回到自己身边,免去了杀身之祸。所以蜀王刘胜对于顺王和李国公的官员任免,几乎一律照准,在旁人看来,这个蜀王就是个傀儡,蜀王每日也只管在行宫和妃嫔腻在一起,若是没有顺王的知会,连朝也不上了。

顺王和李国公在蜀国是尽掌朝堂,齐禄在外掌控大军。

自从李国公一家到了蜀国,齐禄闲暇就会去到李国公家中,与李国公商讨治军之道。对此顺王和李国公都是欣慰,认为齐禄是成熟了。而只有齐禄自己心里明白,李国公府里是什么在吸引着他。

第十四卷中原大战

在华夏历史上,能够彪炳史册的一场大战即将开始。这是一场决定华夏分合命运的决战,这也将决定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今后数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命运。而这场决战的参战双方,一方是以齐国为首的齐、越、楚、吴、大理、蜀、项等国;一方是以秦国为首的秦、陈两国。作为华夏的另一个大国:燕国,在这次大战之初选择了中立。

齐国在这次战斗中,集结了近四十万的联军,从东、南两个方向对秦国展开攻击;齐国此次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以消灭秦军为主。

秦国也是集结了二十多万大军,部署在与蜀国、陈国的边境,他们的防御重点还是无忧王所率的二十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