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江山入画 / 章节正文阅读

第31章(2 / 3)

作品:《江山入画

楚桓冲杀了一阵,坐在马上只觉得天晕地旋,几次堪堪掉下马来。幸有部将护卫,有部将见大将军病情严重,而当前越军的攻击又极其猛烈,今天这一战肯定不能善了,要想获胜几无可能,就不由分说,夹带着楚桓往楚国方向突围。

皇甫念丰在远处看到了楚桓的帅期,一直指挥人重点攻击,此时见楚桓似乎有了逃跑之意,他怎么可能让楚桓逃脱,一挥手中的大枪,亲自追了上去。后面越军将领也是紧跟在后面,追杀楚桓一行。

楚军在厮杀中见主帅的大旗往楚国方向去了,也就知道主帅是弃了他们,自顾逃了。于是楚军军心涣散,有的将校军兵就弃了阵地,也杀出营寨,往楚国方向逃去。

原本楚桓被围,已向楚王求援,楚王知会了齐吴联军的主帅平王,平王也应诺立刻出兵救援。同时楚王也准备从楚国内派出援军。但丞相东方胤却提出楚国此时断不可再抽兵,当初牌楚桓出征也只带了六万军马,就是担心一旦大军尽出,国内空虚,被齐军、吴军和大理军队袭击。这也是大将军楚桓的建议,所以现在决不能出兵。而其实这是东方胤在齐国听了平王所说,暗自为自己打算。他现在和谈刚成,还是楚王眼前的红人,朝中的主和派也以他为首。而朝中主战的却对他极为敌视,主战的则就是楚桓、楚棋兄弟为首。这次楚桓被围,东方胤正是要借越人之刀除了这个政敌。而楚棋被派驻在武城,严防齐军,距离楚桓遥远,有心救援,也无力施救。朝中留守的多半是以丞相为首的主和派,他们都以东方胤马首是瞻,只管跟着丞相附和,那楚王也就听了,竟未发一兵。楚桓也是托大,数日居然未向楚王催促,直到今日眼见兵败,只能突围,却想起竟没有接应,能否杀透越军重围,回到楚国只能看天意了。

越军趁着楚军混乱,一举攻占了楚军大营,进而对楚军就进行了剿杀,楚军死伤无数,逃的逃,降的降。楚桓心里已知败局已定,自己又在病重,再跑下去也只会拖累自己的亲信,身为大将军,一生征战,少有败绩,绝不甘被越军俘虏,于是走在途中,趁身旁众将厮杀时,顾不得自己的空当,抽出佩剑自刎而亡。手下的将领还想抢回尸首,早被越军夺取,有越军将领斩了楚桓的首级,一路高挑着,呼喝着,向皇甫念丰报功去了。

楚军闻听主将被杀,更是无心抵抗,被越军或杀或俘,逃到楚国的不足万人。越军大获全胜,虽也伤亡惨重毕竟全歼了楚军,收复了被楚军所占之地。

楚王听了楚桓被杀的噩耗,捶胸顿足,大骂越王该杀,发誓要为楚桓报仇。楚棋在武城得了消息,也要回朝请命,带领军队为哥哥报仇。丞相东方胤心里暗暗得意,也装出悲痛之色,力主举楚国之兵,全力出击,为楚将军报仇。还未楚王分析:“四国出兵伐越,齐吴联军大胜,大理国大胜,均占了越国大片疆土,届时和谈定是收益,而楚国却寸土未得,还白白损失了几万人马,那么被齐国割去的疆土就那么损失了,这被齐国占去的土地还得从越国拿回来。”

楚王见朝内难得形成一致的意见,于是就从武城抽调楚棋回朝挂帅,调集全国各地的军马,二次出征越国。

平王隔岸观火,见楚越斗了个两败俱伤,楚国又调集大军,要再次入越,知道是该自己出面的时候了。于是平王就邀请楚国、越国、大理国的使臣到齐吴联军的大营共议和谈事宜。楚棋在楚国边境集结大军,还需时日,楚王就派了丞相东方胤参加;越国派了丞相凌石泉参加,大理国由王子段克坚参加,无忧王也一并同行;吴国是王子英靖,齐国是太子齐祎和平王齐咏。

五方齐聚,平王就提出了自己的和谈方案:齐吴联军所占之地尽归吴国;大理所占之地尽归大理国;楚国虽败,但以楚桓将军所到之地为界,划归楚国;齐军撤回信城,越国以三年税赋作为齐军的赔偿。越国对吴国、大理国所占之地并无异议;独对楚国的割让,不愿承认。

平王就冷冷的对越国丞相凌石泉说:“越军本已求和,却又出尔反尔围困楚军,致使我齐吴联军未能及时救援,楚桓将军身死;你也该知道,出国现在已经集结了大军,我齐吴与楚联合用兵,你越国能顶得住我们的大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