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最风流 / 章节正文阅读

135 曹孟德借兵破贼(中)(4 / 4)

作品:《三国之最风流

——这或许就是曹操与刘备尽管不同类,然性质相同的人格魅力。

卫固是王邑派来的代表,和曹操定下了此战方策后,暂留在了曹操军中。

王邑的从弟和那武吏赶回郡府,向王邑禀报,曹操已然同意里应外合此策这件事情。

……

王邑的从弟、那武吏间道潜行,回到郡治,把曹操的答复告诉了王邑。

王邑年有四旬,一部大胡子,相貌堂堂,身材高大,虽为文臣,有着北方边地人的雄壮之气。

他听完他从弟的回报,便召亲近的郡吏入见,先把此事告诉了诸人,然后吩咐诸人分头悄悄地去做准备,打探李乐那边的动静。

却诸吏散去后,一人折转回来。

这人年纪不大,方弱冠之龄,衣饰朴素,然气宇轩昂,外露刚正。

此人名叫贾逵,家在河东郡襄陵县,其族世为著姓,但其少孤家贫,乃至冬天连棉裤也没有,有一次他在他妻兄柳孚家借宿,天亮后穿着柳孚的裤子走了,因为此事,他於郡县中,颇得通健之名。贾逵为儿童时,戏弄常设部伍,其祖父异之,对他说:“你长大必为将率。”其家虽贫寒,到底是右姓豪族,文化的底蕴是不缺的,其祖父便向他口授了兵法数万言。

王邑到任河东太守后,听说了贾逵的事迹和姓名,於是就把他召入郡府,和卫固一样,任命他做了一个掾吏。卫固对曹操说,“须当速决”是他和王邑商议出来的,“里应外合”是他献给王邑的,实际上这些并不仅仅只是卫固一人而为,其中还有贾逵的很大贡献和功劳。

王邑见贾逵转回,便唤他的字,问道:“梁道,李乐诸贼现下大概已经获悉曹公部入境,大战就在眼前,你不赶紧去做准备,怎么又转回来了?”

贾逵说道:“明府,逵有一疑,不知道当问不当问。”

对贾逵,王邑是非常欣赏,很喜欢他的,闻他此言,就笑道:“卿有何疑,尽管问来。”

贾逵说道:“若说之前曹公来书与府君,希望能得府君之助,歼灭白波诸贼,答应他也不是不可以;可现在洛阳已为镇东将军帐下之徐荣所部和孙伯符部兵马入据。

“明府,这曹公他可不是荀镇东的对手啊!正是因为不敌荀镇东,曹公在兖州没了立足地,他才乃西投袁公,才又到并州太原。却既镇东所部已至河南尹,明府为何不与镇东联系,谋划共除李乐诸贼,而仍与曹公联手?”

王邑听了贾逵此问,也不瞒他自己的想法,回答说道:“梁道,我岂不知单论兵势,曹公不如镇东!可是一则,镇东所部现下是刚入洛阳,怕是没有余力助我攻灭李乐诸贼;二者,我与镇东不相识,他的治府又远在徐州,我即使想请他相助,也联系不便。

“民谚有云: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故我决定仍与孟德联兵。

“又且而今,正如孟德所言,李傕、郭汜、樊稠正与马腾、韩遂对峙於长安,李傕现在一定是没有多余的兵马给杨奉,助他驰援李乐诸贼,机亦不可失也!

“所以,还是先和曹公联手,待灭李乐诸贼,河东全郡还回我手,底下来,我郡可以北连曹公,亦可南通洛阳,和镇东通消息,游刃有余,即此谓也,岂不也是更有利於我河东么?”

贾逵想了一想,觉得王邑此言深有道理,下拜行礼,说道:“明府深谋远虑,非逵可比也。”

王邑笑道:“好了,梁道,你若是再没有其它的‘疑’,就去做准备罢。”

贾逵应诺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