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亮剑抗战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九十九章 战后(2 / 3)

作品:《亮剑抗战

中华帝国的文化之根从来也不是只有儒家。历经上千年乱世沉淀下来的诸子百家之光才是中华帝国文化源远流长,能适应各种环境的根本。李伟对中华帝国文明的弄潮有信心,即使有现代西方文明的另一种哲学体系。以及社会大生产带来的极大物质诱灬惑,但中华帝国文明的地域优势和人口优势,使得中华帝国文明至少在本土上是难以被撼动的。只要多一份执政者的支持,甚至能更合理的反过头来吸收别的文明的一些长处。

一个强大文明的长存,不是建立在抹杀其他文明的基础上。孤家寡人的没有其他参照物的发展,缺少了外界文明的刺激和推动,也容易陷入近亲文明的泥潭中踯躅而寻找不到新的发展方向。所以,李伟除了对世仇的日本人下手狠一些外,在保持中华帝国主流地位的基础上,对其他种族和文明也只是打压削弱,并不会完全灭族。

整个亚洲差不多已经是中华帝国一统天下,其他种族和文明虽然也有保留,不过能在中华帝国主流文明中不被同化,坚持多久,就是另一说。朝鲜已经消失,整个种族也在逐渐没落,人口逐渐减少,二十世纪末能被人记得的只剩下泡菜和棒子少数经过李伟诠释后的特色词眼。

他们和很多民族一样,由女性先行一步,逐渐的融入同化到了中华帝国族群中。东南亚的土著人靠着他们比中华帝国还要夸张的繁殖,保留的数量比棒子们稍多一些,但他们却需要面临周围战争的不断消磨。在印度人最后投降,中华帝国彻底占领了整个印度后,东南亚残存的数百万土著们被陆续迁移来了南亚,并根据民族的特色建起了6个国家。而留在东南亚的土著在不到三十年中就基本消失同化了,只留下原来的国名留在大中华联盟体系中成为了无数华人的栖息地。他们保留下来的对热带和亚热带原始森林的认知和美洲的印第安人的文明一样,不断探灬索的中华帝国彻底消化吸收,成为了中华帝国新文明的一部分。

印度的文明和欧美西方文明一样,很难被中华帝国消化。他们的庞大人口就是一个障碍。因此英国人前世用分而治之的策略,把印度逐渐的分为印度、巴基斯塔、孟加拉国,另外加上了一个斯里兰卡这四处。

但李伟在把中华帝国和大中华联盟体系跟印度的分界线以卡克马拉河、恒河标注后,还是把剩余的印度部分逐渐的分化为八国,在加上大洋洲上迁移而来的和中亚迁移来的2国,印度一下子又恢复到了十六雄国的状态。不过即使到了本世纪末,以新德里为中心的那个最大的印度国家人口也只在一亿左右徘徊。内外的战乱消耗了所有国家的精力。

而这个时候,人口已经走向了良性循环的中华帝国,还是突破了18亿,遍布世界各大洲。甚至连中东的沙漠中都有中华帝国人的脚印。中东除了一个已经被华人移民充斥的新月国外,还是保留下了麦加、麦地那和耶路撒冷等各民族圣地为核心范围的几个小国家。即使这样的小国,李伟依旧不忘记在其中掺杂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突厥人,以及各种宗教派别的砂子,并美其名曰“不同的文明才能碰撞出激灬情的火花。”欧洲或许是最大的火花碰撞地,阿拉伯人、波斯人在部分西迁流入非洲的同时,也念着经文流入欧洲;非洲的黑哥们也带着部落的古朴载歌载舞的扭到了欧洲钢筋混凝土的都市街道上;中亚各国的残存人口和土耳其人一起被不断扩张而来的中华帝国压制着,只能向西寻找着欧洲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