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第 30 章(2 / 3)

作品:《晚清女商(大清药丸)

“我点解要惊?”林玉婵不假思索地说,“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人民首要的历史任务,你们才是进步的力量!”

她刚说完就捂嘴,瞬时脸红一片,腮边热乎乎的,恨不得把自己舌头粘在嘴巴里。

历史政治背多了,这些话简直是条件反射说出来的。一激动,还讲的普通话!

不会、不会触发什么蝴蝶效应吧……

好在苏大舵主具有相当的“历史局限性”,眼下环境又实在不适合学术清谈,这几句胡言乱语他一个字没听懂,当然也懒得屈尊下问。

“讲白话。”他死要面子,“我又不是客家人。”

林玉婵赶紧乖乖点头,下一刻才反应过来:

客家姑娘多不缠足,而她的口音毕竟和百多年前的粤语有些微差别,他大概一直把她当客家人……

苏敏官随即收起笑容,告诉她:“不过托你的福,坐了几日牢,倒让我听到风声,说有一批被捕的会众并没有全死,不少被官府和行商勾结,准备卖到海外去当劳工。我欠世伯良多,总得想办法把他们救出来再说。”

砖墙连着一小块石基。苏敏官的一双手没跟着闲聊,迅速从□□袋里倒出一掌药粉,小火点亮,烧灼片刻,石块焦黑,他轻轻一个肘击。

簌簌几声轻响,砖墙被他击出一个小洞,凛冽的空气夹杂着雨滴,一阵阵涌了进来。几个人轻声欢呼,凑在洞口大口吸气。

一道闪电,照亮了洞口那些污渍满脸的面容。

林玉婵用手挪开地上的碎砖,抬头问:“接下来,你们要去哪?”

苏敏官抿着嘴,仿佛没听见。林玉婵待要问第二遍,醒悟过来,住了口。

炮灰死于话多。在他眼里她大概就是个炮灰路人甲。

就在此时,哗啦几声响。砖墙被大雨一冲,根基松动,众人合力,终于敲出一条可以通人的生路。

外面是河滩,火光明灭,有人值守。

苏敏官轻声道:“贩猪仔是见不得人的生意,这些应该不是官兵,而是乡里雇的团练。阿妹,你方才说,王全带了几多人?”

林玉婵想了想,说:“大概有二十来个家丁保镖。”

顿了顿,又机灵地补充,“原是准备等你偷了秘方之后佯追的,没带多少武器,多是棍棒之类。”

苏敏官朝她一笑,命令会众:“注意安全。”

众人早就做好准备,抄起木板铁条等杂物,鱼贯而出。

林玉婵突然道:“等等。”

几个人同时回头。

她轻声问:“剩下的人,能不能也放了?”

她心中翻涌着一股很憋闷的气息,好像闷了一个礼拜的黄梅天,急需一场暴雨当头浇下。

她回头看了看那绵延无尽的鸽子笼。灯光照亮离她近的几个囚犯,他们眼含乞求,望着那新凿出的墙洞,小声说着含糊的话。

德丰行还兼营贩奴生意。林玉婵对此完全出乎意料,仔细一想,却又不奇怪。

这个世界的人也许对蓄奴司空见惯。然而林玉婵接受不了这种行径。她强烈觉得,自己在德丰行当妹仔、当学徒的这几个月,完全是奴隶贩子的帮凶。

她看着苏敏官,征求他的意见:“他们都是无辜百姓,要是被贩去海外,十有八九没活路。”

苏敏官沉默片刻,油灯的光照在他半边脸上,他神色漠然,眸子漆黑,好像入夜后的珠江水。

“我救不了这许多人。”他最后说,“生死有命。”

有人已经爬出墙洞,回头催促:“敏官,快走!”

林玉婵轻轻咬嘴唇,下定决心,说:“那,你们先走。我……我再留一会儿。”

苏敏官眸子一暗:“为什么?”

林玉婵微笑,指指胸口:“良心痛。”

不指望他能理解。她比他们晚生了一百五十年,过惯了没有压迫的人生,有些东西已扎根于本能,就算撞了南墙也改不掉,就算死过一次也不会妥协。

穿越过来几个月,她觉得自己始终没有完全进入“状态”。也许她永远也不会进入状态。

要是她现在为了所谓的“入乡随俗”而对人间惨剧袖手旁观,那她不如明天就裹上小脚去伺候齐少爷。

她用力在苏敏官背后一推,假作不耐烦:“走佬走佬,别碍事!”

他点点头,招呼同伴迅速离开。

林玉婵飞快地捡起地上的铁钉,分发给鸽子笼里的人。

一开始,人们犹豫畏缩。但过不多久,几双急切的手就伸了出来。

“出去之后快跑!”林玉婵大声道,“各走各路,返乡下,官兵分不出精力一个个的寻你们!”

她粗略估算过了,外面这些民间团练武装,战斗力跟这些缺吃少穿的囚犯相比,一对一肯定完胜,一对五就未必能占便宜;而鸽子笼里关着的准猪仔,人数在守卫的十倍以上;如果他们分散逃跑,还能顺带帮着苏敏官他们吸引守卫力量。

当前最要紧的就是一个“快”字,不能落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