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墨家大师括(2 / 5)

作品:《秦将赵括(捡到一只始皇帝)

赵括瞪大了双眼,他认真的思索了一下,这倒是可以尝试一下,赵括开口说道:“您可以去丞相府,提出您自己的想法,索要资助,或者多找几个人来一同商谈,您这个想法,相当不错,若是丞相府不同意,您可以来找我,我去跟文信侯谈一谈。”,墨者显得有些受宠若惊,急忙答应了赵括。

秦国的墨者,他们抛弃了,或者说是隐藏了墨家的诸多思想和政治主张,主要就是继承了墨子在科研方面的成就与探索精神,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方才长期的被秦国所接受,而赵括给他们又带来了些不太一样的东西,赵括总是有着很多的奇思妙想,他能说出一些众人都不曾想过的机械,这也打开了秦墨的思绪,他们也开始思索了起来。

他们甚至提出了很多赵括都不知道的东西,就比如这位匠人所提出的水力冶炼的设想。

就在赵括与这些墨者聊着天的时候,忽有一人驾车来到了河边,他跳下马车,急匆匆的走到了赵括的身边,此人正是启。在这里的墨者也都认识启,纷纷向他行礼拜见,自从秦国开始邀请各国学者之后,为了妥善的安排他们,秦国在咸阳设立咸阳学宫,这一点自然是效仿稷下学宫。

可秦国的咸阳学宫跟稷下学宫还是不同的,昭襄王所设立的这个庞大学宫,他是官办性质的,比起稷下学宫这个学术交流基地来说,这里更像是秦国从各地学者里选择人才的储备库。同时,咸阳学宫还负责对到来学者的安排,对他们的资金扶持,对他们的监察监督,以及对这些人的考核之类。

从前是由来自齐国的客卿茅焦来负责咸阳学宫,这位茅焦为人有胆魄,能直言不讳,深得吕不韦的信任,可是在秦王亲政之后,秦王就将自己的心腹启安排到了这个位置上,咸阳学宫是有编制的工作单位,而不是学术交流场所,启能在这里任职,便是秦王最大的信任。

秦王大概也是看重这些外来的学者,故而用心腹来取代。

启来到了赵括的身边,这才压低了声音,说道:“老师,来自齐国的墨者,想要与您相见...他们还带来了一个噩耗。”,启欲言又止,还是没有明说,赵括皱起了眉头,他问道:“是什么噩耗?”,启这才说道:“是荀子在齐国逝世了...”,赵括一愣,心里顿时就变得有些压抑。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