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西夏和大宋的不同(2 / 2)
作品:《大宋教书匠》可事实上,大宋还真出了不少无所作为的皇帝,更是冒出了一大堆无能的大臣,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朝廷对文臣集团的待遇太好了,对武官打压的力度太大,才导致文武失衡,大宋便呈现出一幅娘炮样子。
要想改变这种局面,首先都走权力集中的路线,否则像钟粟这样的主战派,显然太容易招狠了,活不过两集绝对正常,就算能活着,那也是生不如死。
赵佶可不是这一次表现出了强硬的态度,其实在钟粟将御史台的高澄给重重打压一番之后,赵佶便已经有了集中手中权力的想法,随着后来钟粟的各种统战工作,其实已经将曾布章惇给慢慢引导过来。
所以这次赵佶坚决要按照他的意思来发布诏令,朝臣们也只是象征性的地小喷两下便算过了。
当然,朝臣们还有一个心知肚明的想法,那便是大宋对西夏的战争,赵佶终归在钟粟的怂恿之下才决定的,如果战事真的不利,反正有人背锅。
大宋在紧锣密鼓地准备,西夏李乾顺也是没闲着,他终于勉强说服了大贵族阶层,各种指令开始下达到了十二军司,对大宋可能要发起的攻击严防死守。
但是,大贵族们对火器研发的投入问题上,始终保留意见。
在他们看来,火器并没有太大的实战作用,至于种师道的突袭铁石场,破坏军马场,所使用的火器也就稍稍好一点,而且多半就是大宋所有的家当了,在真正的正面战场上,大宋是拿不出太多火器的,而且问题肯定也不少。
总之,靠着西夏铁鹞子和普通的铁骑,对付大宋困难不会太大,只要能够拖住大宋的第一波次进攻,然后两军处于胶着状态,西夏便可以采取两个手段。一是采取外交手段,让契丹对大宋施加压力,二是利用西夏的察子,不断进行渗透破坏。
总之,他们坚信,大宋这次对西夏的进攻,或许会对西夏带来一定的压力,但和以往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只要能够拖下去,大宋软弱的皇帝一定会逐渐失去信心,最后不了了之。如果运气好一些,弄不好还可以勒索一些战争赔款之类。
从这一点上看,李乾顺比那些国内的大贵族的眼光要长远很多很多,只是就算是这样,就算大贵族们能够全力支持,同样加大军器的研发,那也远远赶不上大宋,根本就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再说,这里面的确有一个问题,那便是西夏已经拥有了强大的铁鹞子军,为何还要再发展另外一种军种,到底铁骑是重点,还是火器是重点?这样做一定会涉及到大量的利益分配问题,面对的阻力必定会非常之大。
可反观大宋则不同,既然在铁骑上无法和西夏契丹等国抗衡,那便大力发展火器,寻找对付铁骑的突破口,虽然前期的投入很大,但有钟粟这样的人加持,见效却非常之快。
钟粟现在已经逐渐用事实来证明这一旦,先开启吓人模式,对付契丹使者,后来又让种师道牛刀小试,经过了实战的检验。
现在,前期的很多事情已经完成,自然是加紧堆量了。
至于手头的骑兵,那不再是和西夏拼命的工具,他们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带着步兵收割西夏军的人头捞取军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