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飘位面11(2 / 2)

作品:《在名著里拿稳种田剧本

是的,媚兰就是有这种神奇的魔力。

她能让身边所有的人自然而然地为她心折,对她友善。男人们尊敬她,女人们亲近她,孩子们热爱她……

罗兰觉得自己就算是累死累活养活了塔拉所有的人,在人们心里,也远远比不上媚兰——

在塔拉,她是个蛮横、挑剔、专断和自作主张的独~裁者。

但是在媚兰温柔眼光的不断说服之下,罗兰竟然能渐渐相信,她可能……确实还挺讨人喜欢的。

韦德把一只用干枯的玉米叶编成的小鸟拿来给她看。说实话,编得还不错——罗兰就顺嘴夸了两句,韦德顿时喜上眉梢,大声叫着跑开:“妈妈,我再给你做一只去……”

罗兰竟然感受到了一点儿受宠若惊。

媚兰和卡丽恩都在她身边温柔地笑。

谁知韦德又补了一句:“这一只是给媚兰姑姑的,你不要抢啊。”

罗兰:……!

*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媚兰占了绝对上风:从大孩子普利西(14岁应该也可以算是大孩子),到小婴儿——媚兰自己的儿子博,所有的人都像是粘在媚兰的裙子上一样。

但是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包括媚兰在内,所有的人都必须向罗兰俯首,听她的话。因为而她说过的也都立竿见影,马上就能见到效果。

道路尽头出现了三个男人的身影:卫希礼、威尔和波克。

他们从田里回来的时间,比罗兰预期的要更早一点。

罗兰意识到了什么,喜形于色,问威尔:“成功了?”

威尔含笑望着罗兰,伸手拍了拍背在身上的农具,点了点头。

今天罗兰让男人们先行尝试了做出来的头一件“播种器”,从这些人完成工作的时间来看,效率的提高这是没话可说的。

至于使用体验——

波克兴高采烈地说:“思嘉小姐,有了这件东西,波克觉得自己在田里就像是在房子里服侍一样轻松……”

波克原本是郝嘉乐的贴身男仆。在林肯宣布所有的黑奴全部被解放之后,他忠诚地留在了塔拉——但是拒绝去干那些“普通”黑奴才会去做的工作,直到罗兰强迫他去下地。

但是现在,波克竟然觉得下地也是一种乐趣了。

这种乐趣,来源于最新式的“播种机”。

以前的塔拉,一直秉承着直接往里洒种子的“粗放式”播种,反正土质好,只要洒了种,那棉花苗就往上冒头,呼呼地长。

但现在罗兰的做法不一样,她带着威尔他们先在一小片田里密集播种,等到种苗都长出来,他们再把一株一株的种苗种到田里去——罗兰管这叫育苗。

至于为什么要育苗——罗兰告诉眼前这些茫然的男人:塔拉的黑奴全跑光了,最缺的就是人手。

像以前那样,靠一百多个黑奴来种田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他们只有这么点人手,要种这么大一片种植园,是根本不现实的。

唯一的方法就是把地种好种精,在比以前少的土地上种出比以前更多的产量。

所以罗兰要在下种之前先育苗。

她选择用来播种的,都是最茁壮的棉花苗,那些不够健康的,根本就不会有机会被种到地里去。

现有的人手能够照看的区域虽然有限,但是照看的每一棵都是最好的棉花,人们不必再为那些不好的种苗浪费时间——这就凭空节省了不少劳动力。

播种机是用来把种苗种在田里的工具。

它是一枚长长的,半人高的铁皮管子,有一头是可以打开的尖端,尖端连着手柄,使用者双手一握,就能把尖端打开,让管道里的东西落在地面上。

所有的材料都是当初从塔拉的棉花田里捡回来的“垃圾”,制成的效果却出奇的好:

播种种苗的时候,卫希礼先负责测量,他用尺子量出合适的间距之后,就在事先犁过的土地上做记号。

波克和威尔合作,威尔把“播种机”的尖端扎进土地里,波克将整株棉花幼苗从播种机上方的开口处扔进去。威尔一提手柄,再把播种机提起来,那棉花种苗就已经端端正正地“种”在了它该在的位置上。

整个过程中,种田的人甚至不需要弯腰。

所以波克才这么乐呵,觉得田里的活计一点儿也不辛苦了。

卫希礼十分惊讶,他甚至自己去把每一枚这样“种”进土地里的棉花苗都摸了一遍,确认每一枚都种得稳稳当当的,并不比人手种的差。

他刚开始的时候以为这是威尔想出来的主意,做出来的新工具。

但是听见威尔乐呵呵地向罗兰报喜,卫希礼才明白,这竟然不是威尔的主意,而是罗兰想出来的工具。

卫希礼想要说一两句什么,赞美或者感谢一下塔拉的主人。

谁知道罗兰根本就不理他,她直接叫上威尔:“还有力气吗?我还有好几种工具,都需要你先做出样子来,咱们再慢慢调试……”

她没忘记关心威尔的身体:“怎么样,还吃得消吗?今天腿还疼吗?”

远处传来两人的一问一答和威尔的笑声。

波克拍着手大笑,媚兰与卡丽恩尽皆莞尔,卫希礼则是错愕的——

怎么现在看起来,罗兰和威尔成了非常要好的一对?

但罗兰根本想不到这些,她脑海里有无数想法,除了这个播种机以外,她还有自动浇水、施肥、喷洒药剂的设备急着要赶制出来。

还有最重要的一项,是大型的棉花采收机械。

大型棉花采收机械在后世被广泛使用——毕竟用人手采摘棉花效率太低,用机械采收才是解决困难的唯一方式。

罗兰预想到棉花采收时的场面,就不得不先未雨绸缪起来。

她从弗兰克新盘下来的锯木厂采购了各种不同规格的硬木。除此之外,弗兰克还真的给她找来了“刀具”——全是废旧不用的小剪刀,从亚特兰大当年的医院里淘汰下来的。

这些剪刀,把钉子去掉,就是一个环形的手柄再加上一枚小小的刀刃。

罗兰戴上皮手套,把这些剪刀全部扔在开水里煮沸,然后晒干,去锈,再拿到威尔那里,把剪刀的手柄套在威尔造出来的转轮上,一摇手柄,两个不同方向的刀柄勾住了模拟生长着的棉球,用力一勾,棉花就从棉桃上被“采”下来了。

威尔看了这个实验,已经对罗兰佩服得五体投地。

“您这一整架机械,我看能抵二十个工人。”

罗兰设计的,是一个七八个转轮并排,能够同时收割好几垄棉花的“大家伙”。

罗兰笑而不语——能代替二十个工人一起劳动的机械绝对不是她的最高水平。

但是,这种机械的水平进一步提高,需要更加精良的材料和更加强大的动力系统。

等到她能够使用上等的钢铁,和柴油机汽油机的时候,能代替几百几千个工人的机械——那都不是事儿。

现在她只有硬木、废旧剪刀,还只能用驼畜来驱动这驾机械——她还要啥自行车?

“威尔,你可瞧好了,除了这台自动采棉机,之外,咱们还有,自动筛棉机、自动轧棉车、自动打包机……”

“塔拉的目标是,用最少的人手,干最多的活儿,把整个种植园的棉花,都给顺顺利利地收下来。”

作者有话要说:总所周知,美国在南北战争之前,南方各州的棉花种植园都是强制黑奴劳动的结果——这些在各类史料和文学作品里都有记载,没得洗。

而种花家的种田人会永远都想着用各种办法提高产出,发明机械、育种选种、精耕细作……用各种手段来提高劳动效率和产量,减轻种田人的劳动强度,这些是大洋对面永远都没的比的。

罗兰兰:咱们永远爱种花家自己种的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