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之王_第260章(2 / 2)
作品:《古典音乐之王》而坐在一旁的丹尼尔则小心翼翼地打量起闵琛的脸色,只见后者正敛着凤眸,淡定从容地抬首看向舞台上的两位音乐家,似乎真心在鼓掌。但是丹尼尔却知道,倘若刚才与戚暮在琴声中厮磨缠绵的不是克多里,那么完全不用怀疑,某个男人杀人的目光能够瞬间将对方击穿!
音乐会结束,音乐家们的演绎已经到此为止,但是《月光下的暮色》第一次的全球公开,却在整个古典音乐界造成了可怕的轰动!
第二百五十七章
自四个月前戚暮和闵琛举办了自己的合奏会以后,《nlight》这个名字便出现在了世界古典音乐的舞台上,让不少乐迷好奇不已。
戚暮的那场合奏会不仅没有直播、录播,而且没有任何的cd和唱片发售。所以,没有任何人能够复述出这首乐曲,因为就算是再伟大的音乐家也无法将一首20多分钟的奏鸣曲全部记忆下来,更何况这首曲子据说还十分富有难度,无论是对于小提琴还是钢琴来说,都需要极高的演奏技巧。
而这一次,当戚暮和克多里一起将这首《月光下的暮色》合奏出来的时候,不仅仅是现场的观众,就连全世界所有的音乐家、乐评家和乐迷都兴奋起来。
不过两个小时,美国知名作曲家洛克大师便将这首曲子的乐谱全部撰写下来,在自己的推特上发表了乐谱的一个小角,供大家遐想,并且附言道:等洛克大师发了这么一条推特后,越来越多还不知情的乐迷纷纷炸开,开始仔细地听这首曲子来。每一次听都能从其中发现与众不同的东西,每一次听都能得到深刻内涵的体会。
无论是戚暮沉郁顿挫、宛若金属的锃亮琴声,还是克多里激昂热烈、仿佛燃烧的唯美旋律,这首曲子的美完完全全地被这两位伟大的小提琴家表现出来!
那是一种辉煌耀眼的灿烂之美,月光的明亮与暮色的绚烂,在琴声之中绽放得美艳夺目,仿若是烟花升到了夜空的最高点,最后轰然一下炸裂!
那种刺目肆意的美丽,真是夺目明艳到让人无法忽视!
而在这场合奏会中,不仅仅是《月光下的暮色》,戚暮和克多里合奏的《钟声》、《引子与回旋》、《a大调》……每一首曲子无论是从技巧还是感情来分析,都达到了小提琴水平的巅峰境界。
甚至有在场的乐评家用一句话感慨道:由于合奏会刚刚结束不过几个小时,所以无论是乐评家、音乐家还是现场的观众,都只能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表达一些观点看法。
而等到三个小时后,还是《维也纳之声》的官网先发出了一篇长达2000多字的乐评,毫不吝啬地用华丽优美的词藻赞美着这场世界著名的合奏会。
这样的乐评,已经完全无法用赞美来形容了!《维也纳之声》作为欧洲乐坛的重要杂志,即使是发表在网上的文章,也很少会用如此夸张的文字来形容一场音乐会,但是所有读者都知道《维也纳之声》从来都不会偏袒某个人。那么只能表示……
这场合奏会真的出色到难以想象!
越来越多的乐评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即使现在已经是大半夜,这些乐评家的热情也没有分毫地降低,由此可以预见,在第二天的各大杂志报刊上,将会出现多少雪花似的好评!
与伦敦隔了小半个地球的华夏,此时正是凌晨三点。华夏大地陷入了一片安静的睡眠,但却有不少热情激动的乐迷纷纷兴奋地敲打着键盘,在微博、贴吧、论坛等各个地方发帖、留言。
“戚暮”名字在四个月前与闵琛举办了一场合奏会……不,应该说是与“闵琛的爱人”画了个等号后,就完完全全地进入了所有华夏古典爱好者的视线里。不要责怪这些古典爱好者只认识闵琛,实在是因为后者早在十几年前就在世界成名,成为华夏古典界的骄傲。
而如今,他们又多了一个值得骄傲的音乐家,他们当然得更支持这位年轻的小提琴家,况且这个年轻人的小提琴还是那么的优秀出色!
无数的网民都悄悄地在半夜三更发着帖子,而在一个名叫“小七俱乐部”的粉丝论坛里,那帖子更是刷刷地不停翻滚着,几分钟就刷新一页,速度实在惊人。
lz:1l:2l:3l:4l:5l:
6l:7l:……
10l:11l:
……
15l:……
20l:
21l:
22l:……
漆黑的夜色也无法阻挡乐(cp)迷(fen)的热情,当戚暮和闵琛从第二音乐厅的休息室里走出来的时候,伦敦已是十点多钟,夜色迷醉。
灿烂明亮的灯光将这座城市渲染成了一片灯的海洋,从柯芬园皇家歌剧院中向外看去,硕大的落地玻璃窗前便是一条长长的漆黑的泰晤士河。一条条船只在河上点亮零星的灯光,无数盏灯光汇聚到了一起,让泰晤士河仿若成为一条狭长美丽的银河,闪烁着耀眼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