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万历新明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百一十三章 调研(下,感谢灵犀009盟主)(2 / 3)

作品:《万历新明

见政事堂诸臣无人回答自己的问题,那书生愤愤道:“国初至今,我朝轻徭薄赋,从来只有降税没有加税!如今天下已经大治,皇帝陛下不治宫室,不好游猎,朝廷却因何加征?”

他这话说完,周围群众无不点头赞许。那书生脸有得色,还待再说时,梁梦龙已经带着诸位陪同的大臣走入天街深处去了。

梁梦龙看完天街,顺天府尹王廷瞻请客,要请众人到柳泉居吃饭。徐贞明笑着建议道:“鸣泉先生,听说正阳门的‘荟萃楼’汇聚南北名菜,既然大京兆有意破费,咱不如到荟萃楼去吃个狠的。”

此时京师,百姓们吃饭有八楼、八居、十二坊之说,虽然各大菜系都有,但占据多数的还是鲁菜。

凡称“楼”者,多设大堂、雅座、包间,味道拔群,菜价也贵,如“荟萃楼”汇聚淮、鲁风味,乃京师饕餮最爱者;凡称“居”者则无大堂,只有包间,或有雅座,味道虽比不上称“楼”的,但也相差不大。主要是环境清幽隐秘,顾客多为官员巨贾,如冯保常去的“太白居”,内有花园夹道——顾客之间很难见到。

称“坊”的,则是百姓餐馆或食品加工作坊,主打价格便宜。如在永乐十四年间开的“便宜坊”,本无名字,只是一个熟食加工店。百多年来因烤鸭和童子鸡收拾的干净美味,万历时期外卖已经送到大馆子和王公贵族之家,被京师群众起名“便宜坊”。

王廷瞻想法简单,选柳泉居是自己常去且习惯了。徐贞明的话其实是变相提醒——政事堂诸相、尚书和大京兆在一起吃饭,如果选择环境清幽之所,此事好说不好听,王通等辈不免要写个节略给皇帝看,却又何必如此?

王廷瞻只是念不及此,待回过味儿来,见梁梦龙等人都笑着点头打趣徐贞明,自己忙表赞同,略带感激的看了徐贞明一眼。心道:“怪不得种地县令能当上尚书,还真是有两下子。”又想,“连潘晟都能想到,我才离开侍从室几年,就忘了谨小慎微四个字儿了。”

于是王廷瞻赶紧安排人去定几个大包间,自己陪同众人出了正阳门。因怕下面人安排的时间过于紧凑,他又带着梁梦龙看了看正阳门外的一条、二条胡同。等时间差不多了,众人才换了大衣服,便装直奔荟萃楼。

荟萃楼高四层,进去之后是通顶的大堂,此时已经坐满了人,嘈杂喧闹。掌柜的听说总理大臣来此吃饭,激动的脸上肥肉都是颤的。忙派人去喊东家,自己弯腰陪同诸位大佬从中间过道穿过,沿着楼梯来到三楼。

京师开饭店的,必有几个大包间应对突发奇想的达官贵人,此乃免麻烦的必要成本。因此顺天府的人过来没一会儿,就安排的妥妥当当。待众人按官职大小团团坐定,那山珍海味、南北奇珍流水价送了上来。因下午还要继续工作,梁梦龙不许众人喝大酒,于是上了些淡酒佐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