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小说 / 悠然我思 / 章节正文阅读

履历里的父母双亲(7)(1 / 1)

作品:《悠然我思

履历里的父母双亲(7)

【蒋委员长和宋夫人与战时儿童保育院的孩子们在一起】

七、母亲的童年

与父亲进城前的貌似过于简单的经历不同,我母亲的儿时和少女时代的经历充满了坎坷不平,悲欢离合,还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某些离奇剧情。这个1931年农历七月初三出生在湖北省潜江县多宝湾(多宝湾的管辖权后来划归天门县)的女生在大约是1955年填写的履历表的《个人自传》《个人经历》中详细的记录了其中的不少细节。

母亲这样写道:“一九三八年三月,我七岁时,因抗日战争爆发,我家房子被火烧,生活无法,又要逃难,适逢有一儿童收集员(名字忘了)住在我家附近,经常用吃糖、住洋房子、穿各(种)衣服,又能读书的话便勾住了我们同街的十几个小孩想跟他去。后经过他分别和家长商量,当时我妈妈和父亲是坚决不让我们去,怕我们出去没人管,受苦,以后找不着我们了。但是经过儿童收集员的解说,我妈妈心想,把我们留在家里死活难保,整天逃难也是受罪,不如让她们去后方读书吧,便是儿童收集员给我妈妈一张收条,我便和二姐彭金香一道进了临时儿童收容所。”

单凭着一张收条,就把两个小小年纪的女童交给别人,现在想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可事实就是如此。而对于我的二姨妈和我的母亲而言,这就是颠沛流离的开始,也是七岁的母亲独立生活的开始。

母亲接着说:“一九三九年我八岁时,便由临时儿童保育院转入四川省淞溉(?)战时儿童保育院直属第六保育院读书,院长叫齐笑威,该院是宋美龄所主办的妇女联合总会负责的,下设有四十多个保育院,每个院可容儿童一千左右,各院经费均是由海内外人士捐助之款,由妇女联合会(后改为儿童保育总会统一供给,我在儿童保育院第六保育院读书二年(即小学二下)。”

关于战时儿童保育院,笔者先前写过一篇《母亲与直七院》,其中有保育院的由来、发展和后来的《摇篮》刊物,也有关于我母亲在保育院里的一些比较详细的经历,在此就不再赘言。

母亲回忆说:“一九四一年,因各保育院经费来源困难,为了缩小开支,便合并儿童保育院。我被分配到四川省南充直属第七保育院,校长是杜彦桐,继续读书四年(即小学毕业)。一九四五年我十四岁时,抗日战争胜利,我便考取国立四川荣昌第十五中学(后改名为荣昌师范)读书一年(即初中一下)。一九四六年我十五岁时,从四川回家,在武昌经过伪湖北省教育厅统一分配,我到了湖北省立宜都师范附中继续读书三年,(即初中读完后考入高师一年读完)。”

就这样,从潜江(天门)多宝湾出发的母亲,随着战时儿童保育院的孩子们一起在宜昌登船入川,度过了自己的少女时代,读了小学和初中一年级,光复以后到武昌,又被分配到当时设在宜昌的宜都师范,在长江的上游转了一大圈,终于在宜昌这座刚刚解放的小城完成了自己的学生生涯。

母亲对以后的个人情况写的很详细:“一九四九年八月(母亲后来改为七月二十四日),我十八岁时,考进宜昌市行政干部学校学习二月余,即毕业分配到宜昌市青年团工作委员会任文书工作;一九五零年三月,我十九岁时,被调到宜昌市公安局任收发二月,便调干部股任干事;一九五一年十二月,我二十岁时,仍在宜昌市公安局干部股工作,而抽调民改后转入做‘五反’运动工作,在油叶分队任分队长;一九五二年八月,我二十一岁时至今天,一直在市公安局第二科任内勤科员。”

对于朱青而言,他很满意的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很有才华的秘书作为助手,对于我的父母而言,他们从认识到恋爱、再到走入婚姻殿堂,开始了整整六十年不离不弃、生死与共的夫妻生活,真正实现了“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