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湖堤畔(6)(1 / 1)
作品:《悠然我思》月湖堤畔(6)
求生的理由很多,不必慷慨激昂,也不必大义凛然,其实就是唐朝的陈子昂在《为张著作谢父官表》中所说的那样:"所以忍垢偷生,克躬自励,期效万一,补过酬恩,灰躯糜骨,以甘心愿。"或者和佛教的六波罗蜜所揭示的那样: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瞋心;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邪见)。首要的就是忍辱负重。
选择赴死其实是一种逃避,只要想一想母亲的十月怀胎,想一想外婆那双皱纹纵横的手,想一想机关幼儿园里那些熟悉的小伙伴,想一想中心小学的篝火晚会、学院街小学的少先队两条杠的臂章、初一六班的那次镇镜山春游;想一想父亲经过的磨难、母亲忍受的寂寞,自己所做的各种努力,都会很明确的证明:我们都在努力的活着。
人生就是一个挑战的过程,所以***会说:"与天*其乐无穷,与地*其乐无穷,与人*其乐无穷。"这样的挑战不会有结果,也永无止境,可人就是在不断挑战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升华自己的。虽然选择赴死也是一种挑战,可那只是一个人的战*,无论成败与否、无论喜怒哀乐都是为了自己一个人,就未免有些自私自利。因为人生在世,不仅是为自己而活,也是为家庭和家族而活,人生的挑战,不仅仅只是属于自己的,也属于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不仅要为自己战*,还为他们战*,这才是一个大写的人!
生与死的抉择其实从躺在一医院急诊室的时候就开始了,本来就难以选择,可是那架小飞机试图改变一切;其实努力一直在进行,败血症一次又一次的猖獗,死神一次又一次在我的头*翱翔,可是所有的医护人员用一次又一次的十分精心的手术化险为夷;父母因此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年幼的**无人照料,家庭也变得四分五裂,而且还波及到外婆和二姨妈全家,甚至那些我认识的一些总医院的小伙伴们。
选择赴死需要勇气,可是活着更需要勇气。只要消失了自然就一了百了,可是只要一息尚存,就得面对一切。人活着的意义就在于必须面对困难和挫折,人活着的意义就在于通过"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在绝望中咬紧牙关坚强的活下去,就是一种面对,在遇到艰难困苦的时候选择逃避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懦夫的行为,因为自己的生命不仅仅只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
人都是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氛围之中的,所以就得为那个特定的氛围做些什么。生活是一条长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木舟,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对桨和一面帆,有些人扬起风帆,一路顺风顺水,叫人望尘莫及;有些人不仅找错了方向,还触礁翻船,前功尽弃,那才是"寻寻觅觅、惨惨凄凄戚戚",连个奏哀乐、念悼词的都没有。
我是个从一开始就十分认真,而且拼尽全力去划桨的那一类人。可惜就是运气欠佳,小船不是东倒西歪的被困在沙滩上,就是命悬一线的与礁石擦肩而过;刚刚羽翼丰满,又遇到了一场瓢泼大雨,没有任何退路,也不能半点犹豫,除了拨正船头,将船舱里的积水一点点的舀出去,就是得赶紧扬起湿漉漉的风帆,用力划桨。即便是未来完全是未知数,也得努力坚持下去,谁都知道存在决定一切,忍辱负重的存在下去,即便是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起码也是一个努力过的人,起码也是一个经过风浪、见过世面、也钻过火焰的人。
勇士虽无翅膀,却能在蓝天里翱翔;懦夫虽有**,却迈不上低矮的山岗。是忍辱偷生,还是一死了之?司马迁和屈原给了我们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前者选择忍辱偷生,成就了《史记》这部光辉巨著;后者选择为道殉难,展示了"宁可玉碎不能瓦全"的决死决心,两者难分伯仲。只不过我是一介小民,从那个水闸口狼狈退下来的时候,就已经选择了忍辱偷生,因为在月湖堤畔,我意识到一个人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活着的。(2015年7月9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