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长安道:无尽告别,以及诀别(二)(2 / 4)

作品:《扶摇少年:李商隐的奇遇

刘蕡是宝历二年(826年)进士,大和元年(827年)应制科考试,他作了《对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策》,他在策论中说:

奈何以亵近五六人,总天下之大政,外专陛下之命,内窃陛下之权,威摄朝廷,势倾海内。群臣莫敢指其状,天子不得制其心。此宫闱之所以将变也……今忠贤无腹心之寄,阍寺(宦官)专废立之权。陷先帝(敬宗)不得正其终,致陛下(文宗,今上)不得正其始。况皇储未建,郊祀未修,将相之职不归,名分之宜不定。此社稷之所以将危也……君不君,臣不臣,此天下所以将倾也……政刑不由乎天子,征伐必自于诸侯,此海内所以将乱也……今臣非不知言发而祸应,计行而身戮……昔龙逢死而启殷,比干死而启周,韩非死而启汉,陈蕃死而启魏。今臣之来也。

刘蕡的策论言辞激切,指责内侍窃权揽政,宦官废立天子,藩镇自专刑政,直指大唐之痛,士林为之振奋,时任太常寺少卿的贾餗等考官,担心刘蕡的策论触怒宦官和叛镇,因此不敢录用他。刘蕡一策成名,他被视为天下名士,也被视为天下狂士,四海之内无人敢用。令狐壳士今时有意用他,是示与宦官首领仇士良,意谓绝不同流。

从长安到兴元府要翻越秦岭,路途十分艰难,李义山担心往来错过秋试,辞不应召。令狐楚又把他推荐给了好友刘梦得,刘梦得任同州刺史,同州离长安仅二百五十里,且更近于潼关,便于李义山回郑州取解。刘梦得致信门下省令狐子直,邀请李义山为其从事,令狐子直将书信寄给了玉阳观李义山。李义山非常感激,给令狐壳士写了一封谢书,书曰:

《上令狐相公状》

前月末,八郎(令狐子直)书中,附到同州刘中丞(刘梦得)书一封。仰戴(令狐公)吹嘘,(李义山)内惟庸薄。书生十上(十次上书),曾未闻于明习(明经);刘公(刘梦得)一纸,遽有望于招延。虽自以数奇(命数不偶),亦未谓道废(正道不存)。下情无任(不胜)佩德感激之至。彼州(同州)风物极佳,节候又早,远闻汉水,已有梅花……伏思昔日,尝忝(曾辱)初筵(宴饮)。今者绵隔山川,违举(未举)旌旆(旌旗)……仰望恩辉,伏增攀恋。

李义山尚未成行,令狐子直来信告知他,刘公梦得足疾越发严重,已向朝廷上表辞官,同州不必去了。当年秋,刘梦得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时年六十四岁。从此他在洛阳与白乐天、裴度一起悠游唱和,一直到三人终老。此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