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只要锄头挥的好,不怕墙角挖不倒(1 / 2)

作品:《春秋霸主,你是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

公孙衍与荀况相继坐下,荀况又吩咐书童为公孙衍搬来铜炉置于身后,公孙衍顿感一阵温暖舒适,屁股上的疼痛也减轻了不少。

荀况请公孙衍喝茶,一边吹着茶叶一边说道:“师弟此来陈(楚)都,不知可曾获得信陵君的赞许?”

一听这个,公孙衍便皱起了眉头,摇头道:“魏无忌曾与秦国交恶,并收了那赵括不少好处(窃符救赵?),自是对我此行极力反对。”

“呵呵……”荀况淡淡一笑道:“既如此,师弟此行已是定局,何必自讨苦吃,那秦王与楚王乃是不世之仇,楚王定然不会同意。”

公孙衍自然知道这些,但仍有不甘道:“可那赵括屠尽北燕,将燕地尽收囊中,实乃人神共愤,不杀不足以平民心啊。”

荀况笑道:“哈哈,师弟多虑了,汝可知,最想杀赵括的,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另有其人。”

公孙衍眼神一转问道:“你是说武安君白起?”

“正是。”

见公孙衍正想说白起现在是一介白身,他想一雪前耻但苦于没有机会,荀况抬手让他把话咽回去,解释道:“秦王稷现如今已对白起起疑心,想要让秦国继续启用白起还需下一番功夫。”

“我给你出个主意,定可让秦国重新任用白起,从而以白起为主将,秦国尽出精兵攻打赵国,此战方有胜算。”

公孙衍闻言连忙对荀况拜道:“恕弟愚钝,还请师兄明示。”

荀况抚着胡须道:“师尊言:欲取反与,欲上反下,汝只需联合赵国攻打秦国,待秦国战事不利,自然会让白起出战,到那时,汝再与赵国决裂也不迟。”

公孙衍感到脑袋痒痒的,似乎有长脑子的趋势,瞬间眼前豁然开朗。

“对呀,如此何须我东奔西走寻求联盟,两虎相争,坐收渔利,师兄此计果然妙哉!”

只要锄头挥得好,不怕墙角挖不倒。

这时候公孙衍哪还有心情烤火喝茶,当即起身对荀况拜道:“愚弟多谢师兄点拨,这便告辞,筹备联赵抗秦之事。”

荀况却没动,继续喝茶道:“那便不送,请师弟自便。”

公孙衍一愣,回头看向荀况不悦的表情,稍作思考,便恍然大悟。

“哎呀,一高兴把这茬给忘了,请师兄放心,吾这便将公主和礼金留下,而自西去便是。”

荀况随即露出一抹笑意,起身道:“如此,便有劳了。”

公孙衍摆手:“一点小事何足挂齿,当是小弟谢过师兄才是,就此告辞。”

“师弟路上多加小心。”

荀况望着公孙衍屁颠屁颠地离开了太子殿,这才转身来到屏风之后。

此时春申君黄歇早已坐在榻前,二人一见相视而笑。

荀况苦笑着拜道:“君实在难为在下了,幸不辱命。”

黄歇伸手将荀况扶着坐下,宽慰道:“辛苦荀卿了,不过经此一事,悍儿方可稳坐太子位。”

荀况苦笑道:“况无心与太子之争,早有隐居山林,专心研学的打算,经此还望春申君准许。”

黄歇挥手道:“请荀卿放心,兰陵学宫已筹备完善,先生即日可赴兰陵讲学。”

荀况连忙拜道:“况谢过春申君,那便就此告辞罢。”

说完,便一拱手,带着书童推开门,迎着风雪洒然而去,渐渐消失在了皑皑白雪之中,只留下黄歇站在门里抚须长叹。

……

缤纷飞花似樱落,回首山河已是冬。

邯郸城中大雪纷飞,山野楼宇皆是白茫茫一片,银装素裹,一片祥和。

“家主,该用饭了。”

一名八岁孩童立于赵括身后,躬身相请。

赵括嗯了一声,回过身来看向面前站着的这个孩童。

他单名一个高,无姓无氏。

刚见到他时,赵括正在蓟都视察战果,而此子小小年纪便知道眼前的赵括是个大人物,于是冒着生命危险从断壁残垣中跑出来,一下子就抱上了赵括的大腿,祈求无论让他做什么都可以,只求留他性命。

赵括看他年幼,却又懂得顺势而为,便收留了他以及他身后的一名更小的男童。

事后回到邯郸,问其姓氏,才知道,他叫高,弟叫成,二人父母皆被发往秦国服刑,如今是无父无母的孤儿。

赵括一听吓一跳,好家伙,自己不会一时善念,竟收留了一名千古罪人,当即就想抽剑将他砍了。

可是剑才刚刚拔出,就看到了那双无辜的大眼。

赵括最终还是收起了剑,无奈苦笑。

鬼知道他猜的对不对,既然答应收留了,再观察一段时间吧,赵括虽狠,但也不至于愿意亲手杀死两名孩童。

幸好有了赵括做表率,自然燕国的一批遗孤也随之幸存下来,全部发往邯郸做童工。

赵括的想法很偏心,开办的邯郸学宫是为了招收赵国的子民,为了给赵国的未来培养一批栋梁之才,至于这些战俘的孩童,还是得区分开来的。

进入屋内顿时暖和了许多,赵括搓搓手,伸头看看今天吃的什么饭。

一碗大米饭和一碗炖羊肉。

不错,很对胃口。

穿越到现在,算来已经过去了小半年,赵括就感觉时间过的飞快,还没干多少实事,转眼就度过了大把光阴。

真是罪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