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烟雨东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八部分:淝水决战,谢安北伐 237:桓伊献曲诉冤情,太后逼君换丞相(2 / 2)

作品:《烟雨东晋

周旦佐文武,《金滕》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

歌词委婉凄凉,尽显曹植受到魏文帝曹丕的猜忌陷害,才子幽怨之情,臣子污名之恨,无形之中,把身处陷害之中谢安,衬托出来,含冤的处境相似无疑。

桓伊唱《怨诗》就是替谢安诉苦,在场陪宴的官员,无不感慨,一个个禁不住泪目抽噎,以致沾湿衣襟,使得孝武帝司马曜也无地自容,惭愧内疚,抬不起头来。

殿上一个忠臣蒙冤,奸臣当道的氛围,油然而生。司马道子觉得势头不对,便言道:“曹植旧词,陈词滥调,不必多想,还先言政事。”

“且慢,”孝武帝道:“桓伊一曲,感怀至深,酒醉情动,有天地造化之工,神鬼莫辨之妙,令人难以秉公理政,奏疏隔日再议吧。”

看着年迈的谢安坐在那里,岿然不动,面无愧色,却病态尽显眼前,孝武帝所谓的废除权臣之心,也软弱下来,自称已有醉意,便叫着司马道子离席而去。

众人见皇帝走了,对桓伊以曲乐教化天子,十分赞许,个个称赞。谢安走到桓伊近前,作揖道:“叔夏为人慷慨忠正,献曲之举,足见胜过常人,老朽钦佩至极。”

桓伊作揖道:“丞相丹心一片,世人皆知,岂能受小人愚弄,有诸公在朝,何愁天下不定。”

众人离开宴席,各自散去。回到宫里,司马道子紧跟孝武帝司马曜身后,司马道子未能亲自参劾谢安,极不甘心,他作揖道:“陛下,方才酒宴,臣弟正欲参劾,眼看谢安露丑于世,为何离去呀?”

“丞相谢安,朝之栋梁,晋之擎柱,不可参劾。”

“谢安之才,不过如此,朝中百官,强手如云,陛下何必揪心于一个老儿?”

孝武帝猛地转身,脸上露出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孝武帝道:“满朝文武,强手如云,谁人强过谢安,朕以为谢安之才,比朕强,比汝强!”

“陛下......”

“都给朕退下,再勿提及参劾谢安之事。”孝武帝司马曜同情年老多病的谢安处境,不准众人再暗自诋毁忠良,才使得谢安平安无事。宋代名臣王安石《谢安墩二首》之二为证:

谢公陈迹自难追,山月淮云祗往时。

一去可怜终不返,暮年垂泪对桓伊。

谢安病重,虽然起居都在尚书房,却难以及时署理天下大事。另选一位丞相,随时接班,已是迫在眉睫。

这日,孝武帝司马曜前往永宁宫,给孙太后请安,只见二弟、会稽王司马道子已早早先到宫中。孙太后问道:“陛下这几日,久不来此,哀家倍是想念,不知都忙些什么?”

孝武帝道:“母后有所不知,丞相谢安日益病重,在尚书房难以理政,政事繁忙,耽误看望母后了。”

“原来如此,”太后道:“我与会稽王也是正在商量此事,这天底下,偌大江山,就找不出个替代之人么?”

“儿臣之见,卫将军谢石可担此任。”

孙太后道:“谢石其人,将帅之才,内政不足,难当相位。”

“儿臣以为,中书令王献之也可接任。”

孙太后又道:“王献之嘛...寄情山水,文弱不堪,更难勤政。”

一看两个人选都不如意,孝武帝又道:“中书侍郎车胤足智多谋,褚太后在时,最为赏识。”

提及褚蒜子,孙太后更是不屑一顾,说道:“车胤为人,刚而犯上,直言不讳,朝中百官,多有抱怨。”

连举三人,孙太后都不准许,孝武帝问道:“以母后之意,大晋的丞相,启用何人为妙?”

孙太后道:“自谢安北伐,你二弟道子,录尚书事,饱经历练,大有长进,不如封道子为丞相,接替谢安,岂不更好。”

孝武帝知道二弟的本事,当面不好驳斥,说道:“二弟年轻,来日方长,再历练数载,接替相位也未尝不可......”

“陛下!”孙太后道:“陛下当年大讲孝经,以孝著称,难道哀家说话,就如过眼烟云,左耳进,右耳出么?”

孝武帝司马曜知道孙太后最疼小儿子,又怕顶撞太后,把自己不孝的名声传出去,最重孝道的孝武帝,不得已说道:“母后既有真知灼见,儿臣照办便是,母后不必忧虑。”

“陛下若能如此,最好不过,有你兄弟在朝,兄为君王,弟为丞相,何愁社稷不安,大业不成。即刻传旨,册封道子,进位丞相,与谢安并坐尚书房,署理政事。”

孙太后一味向着自己的儿子,使得孝武帝司马曜只得尊崇,命司马道子以司徒之职,代行丞相之事,总领百官,随时替代奄奄一息的老丞相谢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