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不识明珠不识君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七十四章 御前会审(一)(1 / 2)

作品:《不识明珠不识君

崔悯回京了。

他是在正午时分进了京城的正春门的。带着五百位锦衣卫和少量的北方军护送队伍,风尘仆仆得回到了京城。在城郊二十里外,就被恭候在长亭外的内宫太监拦住领进了皇宫。

满京城的文武百官和平民们几乎是翘首以盼,盼望着他赶快进京了。人们对他都很好奇,听说这位少年高官在两国大战中立下了绝世大功,一箭射死鞑靼北院大王,又亲手救过太子的性命,成为了这场大战最声名鹊起的大英雄。代宗已决定为他的祖父冠军候崔盈平反,撤除掉先先皇颁布的崔盈通敌之罪和对清河崔氏的灭门惩罚。那么,这位二十余岁的锦衣卫指挥使就要恢复爵位,成为武勋之首的“冠军候”了!他也摆脱了旧帝的影响,变成了新帝的大红人了。

未来的少年侯爵骑着金马经过大街进宫时,百姓们纷纷驻足围观。人们大吃一惊,这位立下赫赫战功的“冠军候”,不是个凶顽粗蛮的悍将武夫,而是一个面白如玉娟秀文雅的书生。他眉眼秀丽,脸色白嫩得过份,纤瘦的身体披着厚厚的裘皮斗篷,骑在浅金的高头大马上,宛如一个赢弱娇柔的病弱美少年。这就是在战场上取得了赫赫威名的锦衣卫指挥使?

宦官们肃穆得领着锦衣卫指挥使穿过了禁城外城,进入了皇宫。引进了“大正殿”后的小春阳阁。

小春阳阁是禁城三大正殿后面的一个单独小楼。四面明窗,两层石楼雕阑玉砌,大堂也宽阔明亮。里面放置着数排博物架和书架,装满了各种名贵的笔墨纸砚书卷画轴等物,中央放置着几张黑铁木大书案和连排坐椅。这是间小御书房。这儿不是皇上召集内阁大臣们议事的正规御书房,也不是平日上朝面君的三大正殿。而是个不太正式的,只召见亲近人物处理私隐事务的小御书房。今日,皇上和太后等人便准备在这里召见回京的崔悯,共同审判处置了这件喧闹京城的大奇案。

安排在小御书房是有“讲究”的。这件“二女争范瑛”的案子已弄得全国皆知,还牵扯到了未来的大明皇后位子,简直成了一件上下三千年都难遇到的大八卦奇谭。朝野民间都喧响震天,压也压不下去。代宗、董太后等人很伤脑筋。他们在这件案子上各怀私心,但是还得顾及到皇家的面子。虽说大明皇家的面子早被被蒙古人抓去并烧死的元熹帝败光了,现在新帝又登基了,还要继续统治大明坐天下,也不能再放任流言不管了。所以,这个案子必须马上审问出个结果。贵人们要利用它,也要压制它,要快速有效得处理它,又要慎重得轻拿轻放,使他们牢牢得控制住案子和局势。

——正式也不正式,重要也不能翻天,这就是代宗和董太后给它的定性。

小御书房里,已经聚集满了人。所有相关的人士都到齐了,都眼巴巴得等待着崔悯。大体上分为四拨人马。

一拨人马是十余位大臣们。有七、八位是京城的旧清流和门阀大臣们,他们代表了身后数百名朱元熹时期的京城旧门阀党派们。有三四人是以凤景仪为首的北疆来的大臣。他们是新帝朱堪直的心腹。大臣们无意中站成两边,颇有几分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的意味。他们当中坐着皇上朱堪直和太子朱原显。小梁王盯着这些各站一势的大臣们也觉得头大。

另一拨人是以两宫皇太后为首的后宫女人们。有益阳公主,几位重要的宗室王妃和诰命夫人。还有坐在稍右软座上的杨皇后。因为牵扯到了太子朱原显娶亲,后宫也有了名正言顺的参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