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不识明珠不识君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五十八章 必然与突然(1 / 4)

作品:《不识明珠不识君

二十万人的大决战继续进行着,战争的节奏像滚滚东逝的大江水奔淌着。大明太子领军出征也没有扭转战局,反而使他们陷入了更混乱的苦战中。代宗朱堪直观测战局,急令另一支明军去救援,也未扭转战状。

鞑靼国大王子辛吉亲自带兵出征了。辛吉是鞑靼军里最强盛、最有战力的大将军,在一举击败了野心勃勃染指汗位的九弟脱利后,也震慑住了其他兄弟们,更加意气丰发了。他如果在今天大决战中再立军功,亲手杀了小梁王,鞑靼大汗就不得不顺应形势,再无可挑剔得宣布他为汗位继承人了。于是辛吉大王子也慨然出战。他带领大军拦截住小梁王,两国的最精锐军队展开了正面厮杀。他的出征也激发了鞑靼军士气,战争赢面更加倒向了蒙古人。

明军后方观战的代宗朱堪直面目深沉,身体冷得直颤,立刻察觉到大事不妙了。他们很可能错失战机,要输了。代宗久经沙场,又亲自指挥着这场战争,极通晓各种战局。他看着幼子领兵出征时内心一片凄然。原显在犯错!可是他无法约束住儿子的猛劲,正如无法控制住这场战争的走向一样。他的内心甚至有些隐隐欣赏儿子。明知不敌也要奋勇出战救妻子,这是个好男人啊!不是每个人能像他这么有情有义不畏生死得上战场的。爱子虽然在犯错,但这是一种多么难能可贵、忠勇仁义的“错”啊!

可是,打仗,是不会给犯错的人第二次机会的!不会因为他付出了满腔激情和勇气就能取胜。冥冥之中的天意从不垂青弱者,只偏帮强者!这一战,鞑靼军的气势更盛。在朱元熹和太子妃被捆上城头时,明军的军心士气就动摇了。他们被这种屈辱感打倒了。太子再冲动得下战场被敌人困住,他们就更疲乏衰竭了。强弱悬殊,士气不如敌人,形动处处被动,被敌人牵着鼻子走,他们已经很难夺回主动权打赢这场仗了,更难救出朱元熹和范瑛了。这是这场战争的“必然”结果。朱堪直已经预感到了他们要输了这场战争!

而这场战争唯一的胜算就是等敌人杀了朱元熹和范瑛后,哀兵必胜,才能激起大明军士气,才有可能反败为胜。现在他们已落到了这种各自为政敌人主动的战状了。明军要败了。

代宗朱堪直强忍着心悸,立刻再派出人马全力营救深陷战场的小梁王,并下令撤军。可是晚了,百里战场被分割成碎片,每块区域都有敌人。鞑靼的辛吉大王子也拦住了朱原显,两个人正面对敌。

***

城外是万人鼎沸的战场,金都城城楼下面是简易的兵营。鞑靼国大汗库恩里亲自坐在兵营压阵。石屋大堂里是十多位他宠信的文官左太师等人,还有新娶的年轻大妃和几位得宠的幼子。房间里大排宴席得等着战争结束。长桌上放满了丰盛的菜肴。有新鲜的青麦酒马奶酒,北疆的鲜果菜蔬,草原的乳酪饼和多只烤公羊。显示着鞑靼人强烈的必胜心。人们紧张又焦急地等待着前线战果。

做为打了六十年仗的鞑靼大汗,库恩里觉得他赢面很高。把大明皇帝朱元熹等人挂上城头,把年轻气盛的小梁王逼下战场。他就赢了大半。

库恩里大汗大口大口得吃喝着洒肉,等着战场传来的好消息。军营外,被撤销职务的李崇光和九王子下了城楼后,还不死心地跪在营门口求见。脱利九王子大喊大叫着扑在帐门前,哭嚎得要上战场为大汗杀敌,求父汗给他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营房内的文官王子们都是满脸鄙夷和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