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首辅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百三十一章:先明后不争(2 / 2)

作品:《首辅

“海禁之前,朝廷负责海贸事宜的是江南织造局和广州、泉州市舶司,这里面江南织造局负责出商品,市舶司负责出船,跟船的护卫由福建、广东臬司衙门来负责。

但江南织造局只有丝绸,其他的诸如茶叶、瓷器、纸张、药材、器具、胭脂等各类商品包括事关养蚕缫丝、开渠水利等各种技术及从事生产者留在当地教导协助,这些都由当地的官府来负责。

但即使是江南织造局负责出的丝绸,其从生产加工到最后出成品,都是地方负责的,地方收税收上来的丝是原材料,没有原材料就算织造局有一万架织机、十万名工人,他们又拿什么来变出丝绸。

如此说来,我大明朝整个对外贸易,陆某将其称之为出口,出口的商品、技术、人力都是朝廷在担负,但卖出的银钱却不归地方,这些东西都是国家的税收。”

大明朝是实物税,种茶的茶农交的就是茶叶,种药材的就交药材,相当于大明是将自己的税收通过贸易变成真金白银。

其他的诸如冶铁、制盐都有专门的课司来征税。

陆远如此说,简单理解就是本该国家的一切通过这个转换的过程后变成了真金白银,流入嘉靖皇帝一个人的内帑。

损国家而肥皇帝。

几十年的海禁,相当于大明朝是没有出口这一项,而国内的内需也并不大,所以对于原材料的消耗不多,相关的生产业、制造业也发展不起来,从业人员就业岗位也有限,因此整个国家的生产力处于一个相对低迷的层面。

但是开了海禁,多了一个出口,那么相关产业就会迎来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对于原材料的消耗会翻倍。

消耗的越多就意味着原属于国家的税收会大量流失。

看似都变成了真金白银,可这些真金白银如果不能进入国库来提振国家经济的话,那么就是毫无意义。

而大明朝的税收九成来自江南。

这不是吸血是什么?

“所以陆部堂是不支持开海了?”

严嵩听完陆远的话,直接质问道:“是这个意思吗?”

陆远皱起了眉头。

这个严嵩装糊涂呢。

“如果严阁老是这么曲解下官说的话,那便这么认为吧。”

陆远懒得和严嵩抬杠:“您是首揆,您说下官不支持,那下官便不支持。”

耍无赖是吧,行,你严嵩铁了心当忠臣拿国家财政当儿戏,那摆烂吧。

不开海伤的是大明朝又不是我陆远。

接着海禁才好呢,正好让远东安全占据汪直灭亡后的海贸空白期。

陆远一说不支持,张治和韩士英就改变了口风。

“适才听到陆部堂这么说,才知道原来这开海的事那么复杂,确实都应该考虑到再做打算,需得从长计议。”

两人表完态,张治还看向徐阶,眼神里带着警告。

后者连忙出声附和。

“对对对,严阁老,咱们还是从长计议。”

早先还都统一立场支持开海,可现在又瞬间变成了内部不和。

严嵩吊起一口气来,只好看向欧阳必进。

“欧阳阁老,你也说说你的意见吧。”

后者斟酌一番后开口。

“之前陆部堂说的话也有一定道理,海贸海贸,既然是贸易就是有买有卖,我大明朝卖的是东西都是从地方收上来的税,这些税是国家的,只不过经织造局、市舶司的手卖出去罢了,那么这卖来的银子,到底是朝廷的还是织造局市舶司的?

事实上,到底卖了多少钱,织造局和市舶司也不会告诉内阁,他们的帐只有司礼监知道。”

???

所有人都明显一愣。

谁都没有想到,在这么一个问题上,欧阳必进作为严嵩的小舅子竟然会立场坚定的支持陆远。

这叫做大公无私,还是叫反戈一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