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家父暴君李世民 / 章节正文阅读

第二十六章醴泉(2 / 2)

作品:《家父暴君李世民

书房内,王相和、姜楠静静看着李治。

此时的李治,完全不像是一个九岁的孩童,更像是一个心机深沉的成年人。

“晋王要把这猜测告知陛下吗?”王相和低声问道。

虽然他是李世民赐给李治的,但如今他也在适应着,如何平衡自己在陛下跟晋王跟前的职责。

毕竟,这些时日来,他也是能感觉到,晋王对他明显与姜楠不同。

偶尔就会不着痕迹的把他排除在外。

而这对于身为随身太监的他而言,几乎就等同于失职了。

“万一不是呢?”李治看了他一眼。

同样,他也能感受到,自从到达醴泉后,王相和已经在努力的改变他自己了。

尤其是在调查唐善识社交圈一事儿上,王相和基本上就是完全接住了李治给他的台阶。

这件事情自始自终没有跟李世民禀奏过。

“殿下,这件事情看起来是越发错综复杂了,奴婢是为殿下的安危着想,并非是……。”王相和斟酌着语言。

想着怎么说才能让李治不反感,而且还不认为自己是胳膊肘往陛下那边拐。

“你是指博陵崔氏吗?”李治问道。

王相和犹豫了下,还是说道:“博陵崔氏根深蒂固、枝繁叶茂,无论是长安还是各地州县,为官者多不胜数。虽不会官官相护,但其士族的影响力对于每一个博陵崔氏的官员而言,就如同给自身官品凭添三级。”

李治冷笑一声,道:“早晚把他们连根拔起!”

王相和欲言又止,扭头看了看一旁的姜楠,随即也不再说话。

而与此同时,自坍塌后一直都过有些战战兢兢的醴泉县令,府里迎来了一位贵客,正是陵令崔英。

“崔大人可算是来了啊,这几日我这心里头可是天天盼着崔大人的佳音啊。”常和把崔英亲自迎进书房,连连感慨道。

“常大人这就慌了?”崔英显得从容不迫、风轻云淡。

常和先是愣了一下,而后看着脸色风轻云淡的崔英,饶有意味道:“看来崔大人这一次是带来好消息了?”

“今日来贵府两件事情。不知常大人想先听哪一件呢?”崔英含笑吊着常和的胃口道。

这些时日他也过的是胆战心惊、坐立不安,天天盼着长安能带来好消息。

所以眼下,自然也要让常和体会体会他这几日的煎熬心境。

“崔大人莫开玩笑了,你看看,我这几日都急的快要上火了。”亲自把丫鬟手里的茶水放到了崔英手边。

而后示意丫鬟出去,把书房门关上。

“那常大人可知,晋王已经在醴泉驿馆了?”崔英丝毫不着急,风轻云淡的问道。

“自是知道啊,要不然也不会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急的团团转了。”常和真有些按耐不住了。

“这不,前日一早知道这消息后,我就马上跟府里说我感染风寒,怕是不能见客了,还打算要不要差个人给晋王殿下赔罪呢。”

崔英一脸微笑的望着常和急的快要跳脚的样子,这跟自己前几日坐立不安的样子何其相像啊。

而后随着常和打开书房角落的一个箱子后,崔英虽然只是余光瞟了一眼,但立刻领会常和的意思。

“明后日阎大匠就将来醴泉……。”崔英淡淡说道。

“真的?”常和惊喜道:“如此说来,坍塌一事儿算是过去了?”

“过不过去了暂时不知道的,但往后……怕是也没有好日子过了。”崔英感叹道。

常和捋着胡子沉思了下,猜测道:“莫非是跟晋王有关?”

崔英点了点头,道:“据说陛下打算元日后让晋王全权负责修建昭陵,阎大匠、阎少监则辅佐晋王。”

“这有何惧?”常和诧异道:“莫非崔大人还担心一个孩童不成?”

“难道不用担心吗?难道还能像以前那般明目张胆吗?”

崔英想了下,而后道:“对了,这次抚恤死伤工匠一事儿,也将有晋王负责,这件事情,你这里可不能出现差错。”

“怎么,崔大人还怕晋王能查出什么来?坍塌一事儿,晋王逗留了多少时日,最后不也是无功而返?这到如今,陛下也只是暂停修建而已,想必……也是为了做给天下人看吧。放心,这件事情我心里有数。”

常和把旁边的箱子合上,而后拍了拍书房的门,随即道:“把箱子给崔大人装车上,让马车去后门装。”

崔英默不作声,捋着胡须眼带笑意,满意的点了点头。

而后道:“这还有第二件事情,常大人想听吗?”

“崔大人今日可是我府上最大的贵人,想必这第二件事情,更是一件喜上加喜的天大喜事儿吧?”常和此时才走到崔英旁边坐下。

崔英默认的点了点头,而后道:“不日兵部崔侍郎的公子,将要来醴泉游湖,这件事情……。”

“包在我身上了。”

常和拍着胸脯,而后像是想起了什么,道:“公子怕是还会在醴泉小住几日吧?这驿馆是……。”

“互不打扰就行,公子这次前来,不过三五友人,想必常大人必然会安排妥当吧?”崔英问道。

常和在脑海里琢磨了下驿馆房舍布局,随后点着头:“那是自然,这件事情崔大人大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