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小说 / 佛子北风行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六章 鱼与禅(1 / 5)

作品:《佛子北风行

门楼山上有莲花池、晒经池、青牛三大池。

山中古刹历经千年,随着岁月的浸淫,仿佛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也有了佛性道心,三池虽各有特色,却是一池得神,两池得趣,三池得味。

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

晒经池畔有一大片石坪,不知何时被何人划了纵横十九道,虽遭风吹雨打,却未被消磨,依旧清晰如新,可惜空余纹枰,而当年坐隐之人早已杳如黄鹤。

只能听山中松涛声,水际欸乃声,徒然长叹。

此外,以鹰愁涧为首的十二道山涧,涧涧溪水潺潺,穿行于苍绿的乱石间,不但清澈可鉴,更是温如玉,滑如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懂茶之人都知道,煮茶用水讲究,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镇上那些有钱的人家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自然,水也不能凑合,和那些穷苦人家样去倒耳河挑水,而是每天都会安排专人用水车来这山里来取水,刘老爷子家即是如此,每天天不亮,车把式余老蔫就会套好牛车,吱吱呀呀地进山。

千溪万水流出大山,汇成一条倒耳河。

其实,早起的不但有卖豆腐的老莫,赶车的余老蔫,卖馄饨老者则是早点、宵夜两头忙,那些大多数每日忙于生计而不得不终日奔波劳作的穷苦人。

人多了总有奇葩,还有一个闲人。

这一日,天色蒙蒙亮,斜风细雨,张元祝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肩扛鱼竿,手提鱼篓,怀揣着一部《太上感应篇》,迈着出尘的脚步,向倒耳河走去。

虽说水至清则无鱼,但倒耳河里却是有鱼的,只是不多而已。

其中,当地最出名的河鲜当属罗汉鱼,此鱼身材五短,胖乎乎的憨态可掬,头却奇大无比,占了身长的三分之一,头顶隆起如小儿拳般的大包,形似罗汉,故而得名。

此鱼虽说长了一脸的佛门忠厚像,却不是个吃斋念佛的良善之辈,挂着出家人的名头,干的却是打家劫舍的买卖,恃强凌弱,鱼肉其它小鱼小虾,可谓是无恶不作,不过,此鱼却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其肉质雪白少刺,揭锅后浓香扑鼻,令人垂涎三尺,入口顺滑多汁,滋味鲜嫩肥美,真是吃一次念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