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诗相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十七章《金陵》(3 / 5)

作品:《诗相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高蟾登高望远时,想起曾经陪伴着云朵等到夜幕来临,还曾看到秋天里的落日,不经意间感慨到,哪怕是世间有无数擅长绘画的高手,也无法把我此时此刻的愁闷心境描绘出来,于是写下他的传世名作《金陵晚望》。诗前两句写作手法是骈偶对仗,是唐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高蟾的这首诗在对仗技巧方面可谓是恰到好处,曾与犹,陪与伴,浮云与落日,晚翠与秋声,归与泛,一一对仗工整,这需要深厚的语言功底。古文中的骈文最为讲究对仗,从开篇到结尾都对仗,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创作的《滕王阁序》是世人所熟知的骈文杰作,读完该作甚感文采斐然,妙语连珠,足见骈文还是有文学价值含量的,为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增化语言功底,成为中学生必学背诵的篇目。

在今日看来,高蟾是绝大多数读者未必知晓的一位诗人,可在晚唐,他知名度可不小,就连韦庄这种顶流级别诗人都与他扛上了,高蟾写“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而韦庄创作一首诗《金陵图》反问式的写“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高蟾和韦庄同为晚唐时诗人,显然韦庄的人生境遇远胜于高蟾,韦庄识时务为俊杰,在唐朝结束后成为前蜀宰相,坐拥荣华富贵,而高蟾不详少见于史书中,不过对比他们的“金陵”诗,艺术效果当属高蟾胜出,高蟾的丹青难画伤心事,更符合大众的审美心境,能让读者产生共鸣。宋代一位诗人司马池,北宋大史学家、《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的父亲,著诗言道“赖是丹青不能画,画成应遣一生愁”,与晚唐的两位诗人一样,借描写“丹青”的效用,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对比他们三人的作品,不管是从作诗技巧手法还是表达思想情感,显然都是高蟾的作品最为值得欣赏。

诗词作品中,互赠、互扛都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或许是限于篇幅的原因,众人常见的诗词很多都是“形单影只”的形式出现,就比如高蟾、韦庄以及司马池的诗,本可以放在一起学习赏析,通过对比学习,作品的质素可立见高下。记得我们80后的中学课本,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只要全诗背诵尤其是其精彩佳句,不提密切相关的白居易赠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资讯方便获取之后,方明白要想深刻理解刘禹锡的这首酬诗,非常有必要结合白居易的赠诗,通过两者结合起来及加持他们的背景,将会容易理解为何晚年时期的他们能够成为黄昏恋之交。不过遗憾的是,很多时候读者欣赏到一首诗,呈现在读者眼前的多半是经过简化处理的,还极有可能过滤了关键信息,让读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至只给读者展示冰山一角,因此,如有可能,不管读书还是诗词鉴赏,多做延伸性阅读和掌握关联性的信息,通过对比性分析学习,让读者更容易分辨出美好及深刻理解诗词的韵味。

李唐王朝寿终正寝后,中国大地进入四分五裂的五代十国时期,原属于大唐朝廷的藩镇纷纷独立摇身一变称帝称王,其中金陵便成为割据政权南吴和南唐政权的京城,南唐后主李煜就是在金陵投降于北宋的。流转至宋代,金陵作为京城已经经历过六朝,再两次成为割据政权的都城,故在北宋词人眼里,金陵是自古帝王州,但是却是经常遭受兵祸的州,最近一次大兵祸是日本军国主义进攻中国的时候。形容金陵的沧桑历程,用命途多舛并不为过,它经历多次繁荣衰退,可以说是中国兴衰的代表城市,就是这样的一座帝王之州沧桑之城,吸引到无数名人志士定居于此,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王安石便是鲜明代表,南京至今留存他的故居遗迹。

王安石先后两次在江宁任职,北宋时期的南京是江宁府,任职江宁知州时得到宋神宗的青睐,调来中央升任副相布施新法,最后被擢升为首相全面领导新法的实施,不过由于守旧势力的顽固抵制,王安石罢相后再次任职江宁府。不到一年王安石再次被调到中央任首相,可惜的是,王安石的政治理想终究是个理想,再次任首相的时候无力推进新法的实施而再次罢相,第二次罢相后致仕退隐在江宁府直至终老,在江宁府最后的几年时间,他致力于教学和文学创作。与江宁府结缘的王安石,曾有多首以金陵怀古为题的诗词,最为值得推崇的是的词作《桂枝香·金陵怀古》,作为文学家,王安石以散文著称,在词作方面很少留下精品,这首《桂枝香》是他稍有的词作佳品。

《桂枝香·金陵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