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诗相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四十四章《舟》(2 / 2)

作品:《诗相

(唐)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从诗题看出是一首寄给好友的抒发离情的律诗,初发即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扬子是古代人们乘舟远行的渡口扬子津,寄元大校书,即写这首诗是寄给友人的,可能是作者与友人分别后才有感而发的作品,故而只能采用寄的方式传达。首联“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描写初发扬子的情景,诗中以亲爱相称,可见两人友谊之深厚,离别时内心充满凄凄然的伤感情绪,乘船飘荡在烟雾当中,表现出作者在弥漫的烟雾中开始怅然若失的意味。接下来续写“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说作者乘船返回洛阳之际,听到了从广陵树木间传来的钟声,诗句未刻意的创造动情的话语,而是描写钟声的袅袅余音与城外的迷雾树木交织在一起,将他们的离情别绪全然引出。颈联“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开始抒发人生感慨,今日一别不知猴年马月尚能再相遇,烘托出“生离死别”的错觉,在唐代以舟船为重要交通工具的背景中,作者与朋友的每次分别都有可能是彼此之间最后一遇,即使是在现代社会,曾经深情厚谊的朋友,也很大可能渐行渐远渐无书,也有可能此生不会再相遇,故而相遇是人生美好的事务。尾联“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即使说世事正如波浪中的小船,随波逐流不能自己,是作者开导自己也是宽慰朋友,坦然面对彼此的分离,这两句的寓意较为浅显,人在社会中的经历越丰富浓烈,自会对此两句颇有感触。

韦应物是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在唐代田园诗歌史上有“王孟韦柳”的合称,但韦应物的诗歌风格在承继王维、孟浩然的基础上自成一格,诗的意象在清幽之中往往透着寂寥,关于舟的描写,除了世事波上舟外,还有一首意境迷离的绝句,名为《滁州西涧》,值得赏析。这首诗创作于他任滁州刺史期间,诗题《滁州西涧》,顾名思义,即为滁州城西的一条小溪流,从题目便知是一首描写自然山水的诗,是韦应物山水田园风格的代表作。作者任滁州刺史期间,游览至滁州西涧,创作出这首情思浓郁的小诗,所描写的景物平常并无稀奇之处,不过经过诗人幽深的艺术手法,勾勒出一幅充满意境的画面,将自己比喻成自横的舟,表达出作者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及忧伤情怀。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大意是,作者独爱生长在涧边的幽野草,是那样的幽静而富有生趣,小溪流边上的树林中,时不时传来黄鹂的鸣叫声,春潮伴着夜雨急急的涌来,溪流河面像潮水一样湍流,荒野渡口处的船只随波浪横着漂。小时候曾目睹过停靠在岸边的小舟,在风吹雨打的情形下剧烈晃动漂浮,想必与韦应物所言“野渡无人舟自横”画面较为相似,不过好诗文的他,看到城西溪流水边的幽静景象和春潮带雨的野渡画面时,发挥其独具一格的诗歌风格,将所见景象迷离的绘画出来并寓托内心所感。这首浓郁的山水田园诗,描写的幽草、黄鹂、潮雨、小舟都是平常的事物,但经过诗人的点染,匠心独运的运用,勾勒出一副意境幽深迷离的山水画面,一经流出就深受文人骚客的推崇。鉴赏此诗时,有人认为“野渡无人舟自横”是一种比兴的手法,蕴含作者沦落到荒野的无人渡口,便像是自横的舟在渡头摇晃,用以寄托他的政治情怀,呈现作者不适其时未尽其才的伤感情怀。作为富有成就的大诗人韦应物,出身名门的他,创作此诗寓托他的政治理想,不无可能,不过作为欣赏佳作而言,将其提升至作者怀才不遇的维度,则容易落入说教的窠臼,权且把它当作一首上乘的山水田园诗,好比理解成作者以舟喻比自己,在小涧急流中闲然自得,呈现出恬淡的胸襟。

八九十年代,很多乡下地区乘舟或坐船是较为常见的事情,小船也是很多河流中常见的摆渡工具,这方面或许与唐宋期间人生生活场景相像,城市里多见于轮渡,则是近现代才有的。今日,城市的轮渡也减少甚至取消了,至于小船抑或扁舟,只能在特有的场合才能见到,如在风景区里设置小船供游客嬉戏游乐,也即是说今日的小舟多用来消遣娱乐,其次在一些还很落后的边远山区,尚且还能见到村民使用小木舟在河里打渔。“舟”已经基本上退出历史舞台了,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尤其是极少出入乡下的城里人来说,舟多半只会出现在唐诗宋词中,如上面分享的三首唐诗,是较为的含“舟”诗篇,尤其以李白的“轻舟已过万重山”最为脍炙人口,其它两首亦可值得细细品味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