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朕能走到对岸吗 / 章节正文阅读

第203章 鞠躬尽瘁司马懿,逆风醒悟袁本初(1 / 2)

作品:《朕能走到对岸吗

一抹血色缓缓落入河中,悄然晕开相融,随着不息的邺水向东而流。

但有些人的生命却在此停滞。

刘协看着面前已经没了气息的沮授,在原地伫立良久,心中的情绪有些复杂。

沮授是他的敌人,也是改变他命运的人。

如果当初他没有遇到沮授,应该早就化为了一抔黄土,又或者是他人的盘中餐。

或许沮授也没有想到,当年他的临时起意带入邺城的卑贱流民,会在两年半后葬送他的性命。

“弱小和无知从不是生存的障碍。”

“傲慢才是。”

刘协心中感慨万千。

他能走到如今这个地步,不是因为他的手段多厉害,也不是因为他有多么聪明。

他的手段和智谋,远远无法和沮授、审配等人相提并论。

可因为袁绍和沮授的傲慢,才给了他机会。

袁绍从头至尾都没把他放在眼中,只派了张郃、高览两个降将领禁卫军监视他;沮授虽然对他有所提防,但却没有把他视为真正的威胁,说到底也还是轻视。

刘协不会犯他们这样的错误,只要抓住机会就绝不心慈手软,不给任何机会,哪怕不择手段。

因而他在沮授殒命之前,都还要榨干他最后一丝价值,让其写信劝降袁绍。

这是他对这位敌人最大的尊重。

从沮授身上收回目光,刘协吩咐一旁的张郃:“将其尸身厚葬,就葬在……邺水河畔吧。”

张郃恭敬应诺。

刘协转身大步离去,走向在百步之外等候的郭嘉等人。

他脚步前所未有的轻快,如同卸下一份重担。

知晓他身份的人,又少了一个。

如今,明确知道他假冒天子的人,只有袁绍和汉献帝了。

“陛下。”

郭嘉迎上前来,看了眼不远处跪地而亡的沮授,忍不住问道:“敢问陛下,沮授方才写了什么,为何会突然自尽?”

不只是郭嘉,在场的其他人也有同样的疑惑。

他们并未听到刘协和沮授之间的对话。

只看见刘协一边给沮授烤鱼,一边说了些什么,随后沮授就惊慌失措。

写了些东西,吃了条烤鱼就自尽了。

什么事情能让沮授这个连死都不怕的人如此惊恐?

刘协摇了摇头,淡淡的说道:“他与袁绍挟持朕长达两年半之久,自觉羞愧,没有颜面活在世间,便自裁谢罪。”

“至于他方才所写,乃是给袁绍的劝降信。”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沮授居然……写信劝降袁绍?

这怎么可能?

要知道在城门楼上沮授还对袁绍忠心耿耿,宁死不屈,怎么这么快就转变了立场?

此时刘协的心情很不错,不想继续这个话题,面露笑容道:“此次大胜,令袁绍损兵折将,全赖诸位爱卿。”

“今日天气倒是颇好,此地景色也不错,不如就在这里开个庆功宴如何?朕亲自为诸卿烤鱼,有谁想吃?”

郭嘉眉头一皱,悄然退至众人身后。

其余众人,也吓得连连摇头。

他们可是眼睁睁地看着沮授吃了一条烤鱼后就自尽了,天子烤的鱼岂是那么容易吃的?

荀谌干笑道:“那个……陛下,大战虽胜,但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不如先回宫,择日再庆?”

崔琰也连忙说道:“是极是极!眼下还需安置俘虏,统计战死士卒的抚恤金。”

其余人对刘协的烤鱼避之不及,唯有杨修的眼睛亮了。

能吃到天子亲自烤的鱼,这是何等的荣耀?

于是,他在其余人惊恐的目光中开口:“陛下,臣想——”

话未说完,他身旁的司马懿就赶紧捂住了他的嘴,盯着他的眼睛缓缓摇头道:“不,你不想。”

杨修满脸惊疑,他只是想吃天子亲自烤的鱼而已?

他有什么错?

这就是父亲所说的官场倾轧吗!

“那便依友若和季珪所言,择日再庆。”

刘协心中颇有些遗憾,他本来还想拉拢拉拢人心。

毕竟可是天子烤的鱼,这不得给他们感动坏了?

不过荀谌和崔琰说的也有道理,眼下还有很多事情未处理,庆功宴还是日后再说。

天子仪驾摆开,刘协坐上龙辇,带着众人返回皇宫。

……

宣室。

宫女为众臣奉上一碗梅子汤后,刘协说道:“既然不吃烤鱼,那就喝点冰镇梅子汤吧,此乃甄贵人亲手所做,为诸位爱卿解解暑。”

“谢陛下——”

众臣纷纷开口谢恩。

刘协喝了口梅子汤润了润嗓子,又道:“此战袁绍损兵折将,唯有麹义领着两千残兵逃离。”

“诸位爱卿以为,下一步当如何?是发兵占领整个魏郡,还是整顿兵马,依旧按兵邺城?”

司马懿闻言,顿时浑身一振。

是时候展现胸中韬略,让陛下知道他的才能了!

在其余人开口之前,他第一个起身。

“陛下,臣有些拙见。”

“爱卿但说无妨。”刘协转头看向司马懿,期待他的高见。

他心中对司马懿的芥蒂虽然没有减少,芥蒂归芥蒂,提防归提防。

可这小子的确是个人才,用还是得用的。

在才能方面,没必要刻意针对他。

司马懿似乎胸中早有良策,神采奕奕道:“臣以为,此时当出兵广平和阳平二郡。”

刘协略微吃惊,说道:“邺城所在的魏郡尚且没有完全复归汉土,此时便着急出兵广平和阳平,是否有些操之过急?”

碗里的饭都还没吃完,就盯上锅里的。

而且广平郡和阳平郡可远远没有魏郡富庶。

司马懿胸有成竹地道:“陛下,魏郡乃冀州第一大郡,人口众多且富庶,肯定要出兵全部占领。不过臣以为占领魏郡,无需劳师动众。”

“此番大胜,完全展现出了陛下的兵戎之盛。陛下只需要传旨一封,魏郡的各大城池必然会放弃抵抗,迎王师入城。”

“相比于已是囊中之物的魏郡,广平郡和阳平郡才是重中之重。这两郡处于邺城北面,互为犄角,乃是邺城天然的屏障和防线。”

“此二郡若是不取,袁绍随时可以再度发兵来攻,而陛下无险可守,此非长久之道。”

“故而臣以为,当在袁绍回过神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兵阳平和广平。”

司马懿一阵分析,说的是有理有据,头头是道。

刘协听完之后,心里就已经被说服了,但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询问了一下其余人的意见。

看向郭嘉等人,问道:“诸卿以为仲达之言如何?”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他对自己有很清醒的认知,他认不认可司马懿的谏言不重要,在场谋士们的认可才是关键。

郭嘉点了点头,说道:“仲达所言与臣不谋而合,广平郡和阳平郡至关重要,当务之急便是发兵曲梁、馆陶,占据这两座雄城。”

荀谌拱手道:“臣附议。”

崔琰亦没有其他不同的意见。

见众人全都赞同,刘协这才放心,说道:“既如此,那便迅速整顿兵马,使广平郡和阳平郡复归汉土”

“此外,朕会下一道圣旨,送往魏郡各个城池。不愿迎王师者,皆以叛逆论处!”

眼下他虽然还没到一封圣旨平定诸侯的程度,但平定邺城所处的魏郡应该不成问题。

若有顽固之辈选择跟着袁绍一条道走到黑,那便让张辽领兵走上一遭。

“陛下圣明!”

众臣纷纷称颂。

确定了眼下的战略之后,刘协看向司马懿,赞道:“仲达胸藏锦绣,腹有良策,朕有仲达,如多一臂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