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说不定你也有机会成为儒圣(2 / 2)

作品:《我戾太子只想被废

“不知董公以为,儒家如此辉煌的时刻是如何造就的,可是像现在一样有一个强大的政权和一个霸道的皇帝独尊儒术?”

不过据史书记载,他倒是个长寿命,一直能活到七十五岁,比目前人在壮年的卫青还晚走了两年。

随着刘彻下诏将在太学开设“医家专业”,并将这口锅痛痛快快的扣在董仲舒背上之后,董仲舒立刻就成了一众儒生口诛笔伐的对象,守了一辈子的“大儒”之名付诸东流不说,还背上了一个“儒奸”的骂名。

“这……”董仲舒一愣。

尽管到了他这个年纪,从死胡同里面调头并不容易,但刘据这标新立异却又直指本质的话,还是令他意识到了一些此前从未想意识到的东西。

至于外科手术嘛,刘据依旧觉得还远不到时候,不过随着人们对外科研究的深入,终归是会有越来越多的发现,在未来遥遥领先于世界……

可是最终却没说出一个字来,平日辩经时侃侃而谈的他竟再一次被刘据问住了。

“儒家真正能够辉煌的原因只有一个,是儒家有教无类、开启民智的教育。”

“如今天下大儒与儒生想的已不再是有教无类,也不再是开启民智,而是如何通盘否定其他学派,如何愚民弱民,以此来确保儒家的垄断地位,从而捞取更多的政治资本,为自身谋取更多的利益。”

刘彻这个便宜父皇的处置方式比他高明的多,这就是千古一帝的含金量,专业的事果然还是得专业的人来。

“这样的儒家已本末倒置。”

脑子里面有点痒。

能够得到他们的认可,就是影响最深远的推广。

凑到正在后院塘边暗自失神的老董头,刘据露出贱嗖嗖的笑容。

“在董公之前,在我父皇之前,从未有任何一个政权或君王独尊儒术。”

“而董公你,也终将被视作历史的罪人,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遭人鄙夷唾骂!”

有不少人对孔子和孟子也没有任何好感,将儒家视作是天朝百姓奴性的根源,只要是儒家的东西便通盘否定。

诚然,自刘彻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几乎伴随了天朝的整个封建王朝时代,是近两千年中唯一的显学。

而对于刘据来说。

董仲舒见是刘据,哪怕心里再不想搭理他,也还是起身施了一礼,苦着一张老脸无奈的做出回应。

毕竟能够成为太医署御医的这些方技家族,已经是天朝医家的领军代表。

“因此儒家在历史上屡遭迫害,却依旧能够延续至今,甚至发扬光大的原因绝不是因为强制性的独尊儒术。”

不过。

董仲舒感觉自己又被耍了,已经不想再理刘据。

甚至不只是董仲舒被钉在了耻辱柱上。

董仲舒又陷入了只要出门就会被儒生泼脏水,扔菜叶子的境地。

“而在我看来,那才是儒家最辉煌的时刻。”

“孔夫子一生教授弟子三千,提倡有教无类,自他之后,弟子遍布海内教授弟子,各行各业识字的人越来越多,有思想的人越来越多,产生的发明创造也越来越多,如此才促成了后来的百家争鸣之盛况,生产力也在那个时期产生了质的变化,各国日益强大。”

“而在孔夫子之后,墨子弃儒从零创立墨家,成为与儒家并立的一大显学。”

所以刘据决定给董仲舒一些动力,免得他负担太重,拖垮了身体不说,还办砸了事情。

他觉得自己真是老了,糊涂了。

听着这番话,董仲舒怔怔的站在原地,有些浑浊的老眼复杂的望着刘据。

董仲舒的沉默已经给了刘据想要的答案,于是笑了笑继续说道:

“看来董公心里也清楚,孔夫子一生只在鲁国短暂为官,始终未受重用,孟夫子一生游说诸侯,历齐、梁、宋、滕、鲁诸国,均未能见用。”

董仲舒最近成天躲在博望苑中,永远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举手投足之间都伴随着叹息,看起来又比之前苍老了许多。

在后世的许多人心中,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不管是有用的还是没用的,统统都被划入了封建糟粕行列。

却见刘据的面色又忽然正经起来,正色说道:

“我认为孔夫子那时的儒家才是儒家该有的模样。”

“唉……”

儒家便立刻受到了不少诟病。

“吴起弃儒从兵,可与孙武齐名。”

“可如今董公却走进了一条死胡同,甚至因董公此前的倡议,已经将整个儒家都带进了一条死胡同。”

“你或许会背负一时骂名,但若能改变儒家自绝于天下的未来。”

“便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说不定你也有机会成为儒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