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好大喜功(2 / 5)

作品:《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宋元时期海洋贸易比较发达,自然也是因为有着一系列比较适合远洋航行的船只。

造船的事情朱允熥不需要担心,现在的大明只是没有更多的海洋意识。穿越太平洋可能有些难度,毕竟发现新大陆、发现澳洲之类的事情,暂时没人做过,不知道洋流、航道等。

但是下南洋等等,这没有太大的问题。官方不组织,民间还有很多人去了东南亚。

甚至在三年前,老朱还特意允准了藩属国琉球中山王的请求,特意派遣的福建三十六姓善于造船航海的工匠去帮助琉球,造船对大明没有难度。

朱允熥扭头看向陈瑄,说道,“你以后总兵漕运,船的事情也要留意。大运河能用多大的船,你该心里有数才行。”

陈瑄立刻回答着说道,“回殿下,臣谨记。”

朱允熥继续说道,“若是朝着北边运粮,只怕是漕运还不够,估计也是要海运才行。”

蓝玉就立刻开口说道,“殿下,臣以为若是向辽东、漠北用兵,粮草需先运至北平等地。”

北平地理位置特殊,这也确实是一个非常紧要的位置,算得上是一个无比重要的枢纽了。

朱允熥立刻想到了一个城市的名字,天津,也就是天津卫。

天津因因漕运而兴起,隋朝修建京杭大运河后,这里是南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史称三会海口。

唐朝中叶以后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金代在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的三岔河口一带设直沽寨,为天津最早的建置;元朝设“海津镇”,是军事重镇和漕粮转运中心。

在永乐时期,这里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

朱允熥想都不想的回答说道,“这样吧,在海津镇筑城设卫,改称天津卫。”

一瞬间随行的文武官员表情古怪,就算是蓝玉这一刻也都有了一些心惊胆战的意思了。

改名本来是小事,但是‘天津卫’实在是太大了。如果不知道的人,会第一时间想到这里是天子曾经乘船的码头,而且还是因为极其重要的事情才乘船,所以才会赐与这样极其特殊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