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天罗地网,插翅难飞(1 / 2)

作品:《两界:我以武道问长生

之所以选在刚刚天黑那会动手。

是因为,青羊城以工代赈,救济流民百姓的做法,奉行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安排。

周平安认为,百姓已经很苦了,没必要疯狂压榨对方的劳动力。

能让大家伙儿过得舒服一点,就过得舒服一点。

因此,到了天黑,在城内有着住处的,就会回城休息。

在城内没有住处的百姓,也会在城外临时篷屋之中歇息。

这个时间段,都在围炉夜话,准备安寝……

不会有什么人吃了没事干,在街道上面溜哒。

把目标锁定在城内。

也是同样的道理。

城外那些苦哈哈,住的只是临时篷屋。

数十人住在一起,或坐或卧,条件极差。

这种局面,当然是暂时的,等到房屋建造好之后,就能得到改善。

但毕竟,现在的条件,仍然很是艰苦。

作为前县令公子,从小就在蜜罐里长大,更是自诩不凡之辈。

李元康肯定不会与数十人一起,挤在臭气薰天的篷子底下。

他就算改容易貌,换了一个身份,能够让自己过得舒服一点,当然不会自讨苦吃。

因此,就可以判断,此人大概率是躲在城内。

这些细节,一一考量之后。

等到月亮升起,城内城外,渐渐安静下来。

城卫军以及情报组,全都动了起来。

……

「捉拿女干细,束手待查。」

东城方向,有火把亮起。

紧接着,二十余组城卫军,分据各个方位同时破门。

压抑呼喝声,响成一片。

周平安站在万花楼屋瓦之上,目光有若鹰隼,看向城东。

林怀玉就站在他的身边,提刀戒备。

让人失望的是,城东并无战斗发生。

城卫军的威慑的确是很强……

这些日子,也许是因为周平安的一些举动,让城内众人十分安心。

因此,无论敲开谁的门户,屋内之人,都显得十分配合。

甚至,被控制起来的那些「名望之辈」,也没有太多不满。

「城东二十一人,并无反抗,尽在此处。」

很快,就有马车,把这些「可疑之人」运到了万花楼前广场。

「城南三十三人,全都在此。」

「城西十七人,没有遗漏。」

「城北二十五人……」

万花楼前,随着「名望之辈」全都送到。

青女脸上肉眼可见的就有些失望。

唐林儿左看看,右望望,时而出言威胁,时而好言相劝,却发现,没有一个表现出什么不对劲。

如果李元康真在这九十六人之中,他可是真的沉得住气。

难道,只能每人砍上一刀,试试他的肉身坚固度?

唐林儿直感觉脑袋发麻。

完全不知道如何把对方找出来。

对方可能藏在里面,也可能方向错了,并不在这。

如此,那可就贻笑大方。

兴师动众,捕了个空气……

这些「名望之辈」,全是这些日子以来,青羊城官府最得力的帮手。

也不太好试探得太过火。

比如,站在左侧前方的长袍高冠中年,就是原来清溪书院的经学教导李士达,做人方正,不为同僚所喜。

红莲贼打来的时候,他家因为没有马车,

只能拖家带口,混入百姓群中,流亡过河。

到了青羊地界,一家三口差点没被饿死。

红莲教施粥传教,毕竟只是惠及极少数人。

对于这位时不时还有些举人架子的经学教导,并无看重之意。

事实上,这种文学之士,在贼军之中,根本就不受待见,反而会受到旁人敌视。

这种心理,大概就是「今日翻身作主人」的心态,不踩点什么,总觉得跟没翻身似的。

好在还未曾发生全面动乱,也没人刻意针对李士达,因此,他还能撑到周平安回城。

待得周平安回城,全面赈济,喊出了「人人有饭吃,个个有衣穿」的口号之后,那真的是不计得失,按人头发粮……

不说吃个十成饱,七八成饱,那是肯定可以做到的。

没到绝境,不会懂得人心冷暖。

如此举措,对于那些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流民来说,到底有着多大的震撼,自也不必多说。

周平安或许做得不算太好。

但是,他能保证没有一个人饿死,做到让人吃饱肚子这件事情,完全可以称得上「功德无量」。

因此,招贤榜贴出之后,随着大嘴巴兵士,四处宣扬。

这位李士达教导,第一时间,就来到县衙应募。

经林怀玉初步测试,觉得此人颇有能力,且为人公正。

请示周平安后,聘其为青羊城户房主事,专管钱粮分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