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募兵准则,五大营初步构思(1 / 4)

作品:《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卫渊未离京时,他与赵祯的态度都很明确。

新军,也就是荡虏军,不允许有任何人乃至任何外部势力染指。

这样做的目的,是要保证荡虏军将士的作战能力与水平。

只是,听杨怀仁那么一说,卫渊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有可能就连官家都觉着,自己是在有意控制新军。

或者是赵祯疲于应对那些勋贵与宗室子弟,想让卫渊自己去出面解决。

不管是哪一种可能,都会给卫渊带去麻烦,“知道了,这事我会去解决。”

当卫渊站在荡虏军大营中的那一刻,所有将士,就像是看到了主心骨一般,齐齐单膝下跪作揖道:

“拜见卫帅!”

更有甚者,将手中兵刃高高举过头顶,不停地呼喊着‘卫帅’二字。

身在荡虏军中的将士,相较于其他禁军来说,可谓享有不少的特殊待遇。

比如,荡虏军将士的粮饷是最高,阵亡的抚恤金也是最高,他们穿着的甲胄,手里握着的兵刃,都是大周最新也是最好的产物。

除此之外,荡虏军的将士还经常开荤,营养这一块完全跟得上。

没钱了,卫渊就厚着脸皮去找韩章要。

韩章不给,文彦博总会给。

除非他们二人都不想拉拢卫渊。

但这军改一事一出,二人此刻都是想着拉卫渊入局。

除此之外,身为殿前司都指挥使的卫渊,也能支配殿前司的财政收入,这也是一笔较大的进项与开支。

再加上去岁时,与东南各望族、商贾签订的友好契约,使卫渊每年能够进账百万两银子左右。

总之,卫渊能给荡虏军申请的福利,几乎都申请了一个遍。

别说卫渊的身份有多唬人,名号有多响亮。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倘若自己是荡虏军的将士,拿着远高于同行的薪资待遇甚至还有各种保障,谁不愿卖命?

将士们也都很清楚,他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卫渊给的。

因此,他们对卫渊都很钦佩、推崇。

实际上,没有朝廷的支持,卫渊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与其说是卫渊给的,倒不如说是朝廷给的。

但是,将士们会记卫渊的好,不会记朝廷的好。

这也是为什么,皇帝不愿让一方将领独自掌握一军的原因。

卫渊并未着急离开荡虏军,而是走入帅帐,打算写一份劄子,陈述招募兵员之利害。

大周的军事制度,一般是子承父制,比如说,父亲在军中已经干得很老了,是都头,那么他的儿子一到军中,就能顶替父亲的职位。

再比如,像是勋贵、望族随便塞点人到军中,花点钱财,打通一下关系,就能捞到一个铁饭碗。

而荡虏军的诞生,彻底将这种铁饭碗给敲了个粉碎。

眼下,光是延边军改的策略还不行,在招募兵员上,也不能使用老法子。

去掉父子承袭制度,招募来的新兵,不仅要有年龄、身高限制,还要全方位的做体检。

曾经当过兵的父亲,倘若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当兵,可以优先安排体检。

说一千道一万,招募兵员,体检必须得安排上。

此刻,杨怀仁正守在卫渊身边,看到他的那么多奇思妙想,顿时好奇道:

“体检?这体检,可有个标准?都检验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