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后方震惊,苏曜速推无惧兵粮寸断(4K2)(2 / 3)

作品:《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这姓苏的,他的部队都不用吃饭的吗?!”

上回且说道,他作为后勤总兵官,有着统筹粮草供给的大权。

原本他是计划通过逐步削减苏曜前锋部队的粮草供给来削弱其战斗力,进而达到制衡苏曜,甚至迫使其失败。

或者说,至少也要拖慢他的脚步,让他无法再有那些显眼的表现。

然而,苏曜却好似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似地,以极其惊人的速度和效率一路推进。

真就是战必胜,攻必克,一路所向披靡无人可挡。

这一切对于袁术来说,无疑是一個巨大的打击。

他的计划落空不说,苏曜的成功反而进一步提升了他在皇帝和众人心中的地位,成为了北伐行动中的关键人物。

袁术原本希望通过后勤手段来影响战局,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利益,但现在看来,这一切似乎都在向着与他意愿相反的方向发展。

这让袁术如何能不着急,如何能不愤怒呢。

你苏曜自己强也就罢了,难道你的兵也都成了铁人不成?!

不过,这当然是没有的了,苏曜只不过是很清楚袁术会做这些事情,除了提前多带了一些干粮外,在出发后便已经提前开始了有限配给策略。

同时,利用甄家在河北的商号和情报网络,苏曜不但能得到商队的补给,也能很轻易的得到一些沿途贼兵小型的据点的信息。

如此,一方面通过商队补充,一方面就粮于敌,再加上苏曜的快速推进,相当程度的缓解了粮草问题。

而当攻下乐成后,得到了王柔协助,后勤困扰顷刻间便迎刃而解。

也就是正所谓的,只要我推的够快,就粮于敌后,就永远不用担心肚子问题。

不过嘛,要说一点影响也没有那也是不客观的。

比如他们的战马损耗就为数不少。

人可以吃各种食物来解决肚子问题,但高强度作战对马匹草料要求还是非常高的。

此时又时值初冬时节,战马的食料问题就显得非常突出。

导致目前为止他们非战斗减员的马匹就有百分之二三十之多。

这一笔笔债苏曜就且先记着,暂时丢给了卫明和王凌等人和袁术去打嘴仗。

而苏曜自己则继续带着步骑近七千的大军向着最后的目的地卢奴快速推进。

是时候结束这一切了!

“话说,现在这卢奴城是个什么情况了?”

卢奴城。

故中山国国都,张纯张举叛军在冀州的老巢。

面对大汉皇帝声势浩大的亲征,面对前军苏曜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的攻势,他们现在情况如何呢?

按说这里作为伪帝贼巢应该是严阵以待,动员全城居民,如那昔日平原之战的汉帝的亲军一般,据城死守,消耗汉兵意志,以待外援,再谋反击。

毕竟,他们昔日面对冀州军与幽州军的攻势,便是一直如此做的,而且做的还相当好。

而今,虽然说苏曜的速攻很迅速,但关键是那刘宏的亲征光准备集结就花了半个月时间,完全足够他们反应集结以及收拢溃兵再做拼死一搏。

但是,如今的卢奴却是一片混乱.

曹操的战略眼光还是很毒辣的,如今的形势与他昔日的判断大差不差。

张纯张举叛军,真正的核心灵魂乃是张纯。

在击败公孙瓒等幽州兵后,敏锐洞察战机,发动天命争夺之战的张纯几乎可以说是孤注一掷。

为了一战克竟全功,抓到汉帝刘宏,他可谓是倾尽全力。

张纯不但抽到了几乎全部的可战之兵,呼唤来了能叫的所有乌桓友军,最关键的是那些谋士大将们也是倾巢出动,以二十万大军泰山压顶。

但结果呢

平原一战,不但他从黄巾之乱起培养出的大将们被苏曜挨个斩杀,他自己本人更是在数万大军的重重保护下被苏曜穿透击杀。

那千余骑如天光破云般直杀入他的大帅营寨时,他那些辛苦网罗的能人志士们根本没机会逃跑,被一锅端掉。

也因此,这二十万大军的一败涂地表现出的便不仅仅是两方军队数量的差距变化。

在这个读书识字者比金子还珍贵的多时代,如此人才的损失比兵员的消耗伤害更大。

可以说这伪帝的大燕国被一战打的高位截瘫,政权的运转陷入了失能状态,在现实意义上已经不再具备争霸天下,成为一方势力的资格了。

于是乎,在卢奴城收到了前线如此惨败的战报后,他们登时陷入了一片分裂之中。

张举,这位大燕国的皇帝,面对如此惨败,心中既震惊又恐惧,紧接着,便是深深地后悔。

这皇帝,远没有想象中那般舒服啊。

若是能知今日之事,他当年定然不会听信张纯的说法,来做这什么大燕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