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三章:名震天下(2 / 3)

作品:《红楼:开局庶子,嫂嫂请自重!

刘知元心下一喜,忙去通知绣衣卫左都督了。

龙案下等候多时的绣衣卫提督纪刚进言道。

“皇上,近来各地百户所的探子查明!

薛家这个皇商,大有借内帑之银,私吞腰包之举。

内帑,可是皇上的私银.......”

乾德皇帝脸色阴沉,对他来说。

第一信任的是太监。

第二就是绣衣卫、各地巡按御史。

因为这些人直接对他负责,而绣衣卫明显比廷臣更可信任。

但是。

像贾琮这样的臣子也是不可或缺的!

朝廷需要办事的人,这种愚忠和死谏。

对于维护皇权统治,也是很必要的。

敢贪他内帑银子,那是动了皇帝的大忌了。

崇祯宁愿亡国,也不愿意开内帑的。

乾德皇帝更是如此:“着户部和光禄寺,把薛家的皇商革了!”

在京人命案子归刑部处理,时时发生!

在大理寺复核之前,每年人命案子的名单。

包括薛蟠打死仇公子,乾德皇帝自然不会知道这种小事!

也就更不会知道仇斌挟私报复。

各家皇商、甚至内库太监私吞内帑。

那已经是很普遍的事了。

“皇上有旨,尔等群臣既已上了奏折。

如何又于午门外跪奏死谏?

扰乱内宫?着本司和绣衣卫廷杖,钦此!”

刘知元笑眯眯地一屁股坐下小内监搬过来的椅子上。

瞧瞧这么多人跪在自己脚下,真爽呀!

然而。

非常奇怪的是,这些参加文死谏的大臣们!

有六部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科道官。

他们不仅不悲愤,反而个个喜形于色。

这就是一种诡异的价值观,遭受廷杖。

那就是忠臣,留名青史!

他们巴不得提起屁股挨打。

不过。

廷杖是一门十分有学问的艺术!

司礼监、绣衣卫会不会借此打击平时不和睦的人?

公报私仇?

大有可能。

所以一些平时对司礼监太监不恭敬的人。

内心摇摆不定,患得患失。

贾琮虽然是一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舍生取义模样。

不过他余光还是看见了这些人各不相同的脸色。

贾琮看得很清楚。

这群人里面,不乏一些为皇帝失德、违反祖制而悲愤的愚忠之臣!

但那只是极少数,像徐有贞等人。

报的心思和自己差不多,沽名买直,居心叵测。

他们哪里甘心去死?

能把生死、功名富贵抛到九霄云外的人,不是没有!

这种人大多数属于御史。

而且是年轻的御史,他们资历浅。

不是老油条,也不会顾及什么前途!

因为。

御史也是最容易被皇帝施加处罚的人。

动辄罚俸、降级、调外任、充军。

尤其是充军,虽然充军比死刑低一等!

但是生不如死,比死刑都残酷。

这似乎也是很多御史的宿命。

不过凡事要分为两面来看。

御史言官本来就要承担很大的风险,甚至是死亡的风险!

但是御史的升官资格,翰林院也望尘莫及。

这也是皇帝的一种鼓励手段。

但凡是御史出身。

调外任都在四品知府以上!

直接进布政司参政、参议。

这又是让熬几十年资历的人羡慕不来的。

这些认识与观察力。

自然对贾琮的未来官场大有助益。

他还看到与司礼监秉笔刘知元并列的绣衣卫左都督徐彪。

“刘知元是戴权的干儿子,必然知会过!

至于徐彪,是自己人了......呵呵。

这回还是我完胜.......”

贾琮内心大笑,他飞快扫视二人。

果然发现二人快速给他传达了一个放心的眼神。

随着刘知元一声令下。

几十个杂役太监、绣衣卫力士风风火火上来!

不由分说。

把贾琮等群臣按到午门外的一条沟道边。

绣衣卫力士分别两人按住一个官员。

杂役太监提来木板铺在下面,又拿来绳索。

双手、双脚全部绑上。

难怪说自从明朝廷杖开始。

士大夫之辱,前所未有!

这也是皇帝驾驭群臣的一个手段,不听话。

内阁大臣照打不误,贾琮心里都大骂了。

他仔细地左右看看,果然看出门道。

大约四五十个官员,却是分批出来的。

贾琮、林浩、王浩、张冇才等和司礼监、绣衣卫有交情的!

被分在最后一批。